屠岸贾的人物形象

2010导演陈凯歌根据故事拍了同名电影《赵氏孤儿》。屠岸贾作为元杂剧的主要人物之一,在元杂剧和电影中经历了不同的改编。屠岸贾从传统戏剧中杀人不眨眼的反派角色,变成了时而屈辱、时而凶狠、时而刚健、时而犹豫的角色。与元杂剧相比,电影版《赵氏孤儿》在人物的处理上更加丰富,从而摆脱了传统戏剧中绝对忠义奸诈的人物模式,塑造了有血有肉、有恨有爱的立体人物形象。

在元杂剧中,屠岸贾设计陷害赵朔家族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文武不和”引起的矛盾,并没有描述具体的原因。然而,在电影版的《赵氏孤儿》中,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争议。他谋杀赵朔一家也有自己的理由。作为朝廷的重要官员,屠岸贾处处受到晋灵公国王的嘲笑和奚落。不仅如此,他还要为无能的君主背黑锅。当赵朔凯旋而归时,晋灵公射下他的马,陷害在屠岸贾。屠只能忍气吞声,卑躬屈膝,甚至忍辱吞掉国君打弹弓的石头。与此同时,赵朔家族正处于兴盛时期。赵朔要亲征沙场,“回来就是英雄”,而他的妻子庄吉夫人作为国君的妹妹,有着赵氏家族的血脉。与这个连君主都应该羡慕的显赫家族相比,屠岸贾本人在朝鲜失势,地位不稳。更有甚者,他被赵硕鄙视侮辱。在这种情况下,屠岸贾不得不选择反叛和抵抗。因此,屠岸贾之所以陷害赵朔家族,与其说是一场简单的政治斗争,不如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的反抗多少有些无奈。

在电影《赵氏孤儿》中,为了杀死赵朔一家,屠岸贾设计在赵朔向他敬酒时用毒虫杀死君主,以此作为陷害赵朔一家的理由。可以说,电影《赵氏孤儿》前半部中的形象更是充满了政治野心和阴谋。屠岸贾得到西域鬣狗后,才想出“神獒辨忠奸”的招数来陷害赵朔。但是电影中的屠岸贾更好。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择手段,甚至将晋灵公作为谋杀敌人的武器。可见在电影《赵氏孤儿》中的谋划是周全的,手段是狠毒的。

在接受赵谷为养子后,屠岸贾开始摆脱残酷和暴力。他亲自教孤儿赵练武舞剑,教他知识和武功。此时的屠岸贾已经从杀人不眨眼的“屠夫”形象,转变为时刻关注养子成长的慈父形象。与程英要求赵氏孤儿不得出家门相比,屠岸贾不仅给了赵氏孤儿足够自由的成长空间,还致力于教导他做人的道理。可以说,此时的屠岸贾已经抛弃了一个打打杀杀的战士形象,转而充满了爱和强烈的人情味。

在元杂剧中,屠岸贾是一个典型的武士,只知道战场和杀戮。在电影《赵氏孤儿》中,导演陈凯歌向我们展示了人物的另一面:尽管他经历了流血,但他绝不是一个鲁莽的人。影片中,屠岸贾体格健壮,但充满智慧,文武双全,颇有学者风范。在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屠岸贾在看书。可以说,屠岸贾不像贝奥武夫那样鲁莽,而是懂得深谋远虑。

影片后半段,屠岸贾看到儿子一身戎装,颇有威严,颇有父亲赵硕的风范,便开始怀疑赵谷的身份。而在得知赵谷的真实身份后,看到赵谷的遗孤被围困在战场上,从而可以拿刀杀人,连根拔起赵氏后人,他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做法。赵谷大喊:“米歇尔·普拉蒂尼,救救我!”让屠岸贾捐弃前嫌,转而帮助,愤怒地杀死敌人。在故事的结尾,面对赵谷的报复,屠岸贾没有尽全力与儿子抗争。这种复杂的安排与元杂剧中塑造反派人物屠岸贾的方式大相径庭。相比之下,电影中的屠岸贾形象更加双重和矛盾。

从元杂剧到电影版《赵氏孤儿》,人物形象的转变反映了不同题材的文艺作品。元杂剧通过屠岸贾的奸诈和残忍突出了复仇和牺牲的精神主题。另一方面,电影通过对人物屠岸贾的改编,探索了人性的弱点和斗争以及对命运的态度。可以说,正是由于主题的不同,屠岸贾的形象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