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姓氏

新学期开学,我发现女儿班里面有两个特殊的姓氏,一个姓“虢”一个姓“线”,这两个姓我从来没有见过,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

想到前段时间,在网上看了一个新闻,一个村里的大部分人都姓“操”,这个字平常很少用来做姓氏。有关“操”姓氏的来历,当时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这个“操”的姓氏是曹操的后人,为了躲避战乱,隐去了曹姓,改用操做姓氏。

忽然想起几年前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她的姓是我百度了才认识的,一个比较特殊的姓氏,也比较少见的姓氏,她姓“缑”,她说她们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个姓。我还有个朋友她老公姓“荀”让我不禁想到了荀子。

“缑”

据说这个姓氏“缑”的起源,主要是以匈奴王的后裔而得来的,春秋时期这个“缑”姓氏被封为缑侯,汉书中记载着是匈奴王,现在在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利惠村,全村都姓缑,在河南省偃师市有一个缑氏镇,是唐僧的故乡。

缑姓的起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卿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缑,是河南地区偃师县南部的一座山谷,在洛河与谷水(渑水)的交汇处,又叫做”覆釜堆”或“抚父堆“”,在唐朝学者李泰所编的《括地志》中有记载:“缑,滑伯国也。韦昭云,姬姓小国也。

在历史文献《重修滑县志》中也记载,周公次八子伯爵封于滑,为滑伯。“滑国国都,原在滑地(今河南睢县),在东周初期,由于周王室迁至成周,因此滑国后来也迁到费地(今河南偃师缑氏镇),故又称滑国为“”费滑“,”? 缑氏”邻邦有卫国和郑国。

“虢”

虢姓的由来。也出自姬姓,周成王叔父虢叔,封于西虢,虢仲封于东虢,子孙以国为氏。按,虢,周时的国名;分东虢、西虢、北虢,在今日的河南、陕西、山西境内。

周武王封叔叔姬仲在东虢(在河南荥阳县东北)。周平王东迁时,郑武公护驾有功,平王就把虢地赏给了他。这时南方的楚国逐渐强盛起来,楚王正想向中原扩张势力,就以周平王无辜灭虢为名,兴师问罪,一直打到洛邑附近。平王大为恐惧,只好找来虢仲的后裔姬序,把他封在北虢(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号称郭公(郭、虢古代同音通用)。后来北虢被晋国攻灭,子孙便称为郭氏。源于姬姓。

现在湖南长沙尚存虢氏之裔一大支。其迁徙情况是,五代时自山西太原迁江西,明成化年间自赣迁湘之长沙新康都六甲,今属望城县靖港镇大泊湖村。《长沙虢氏族谱》载:“吾族派演天潢,系由二虢勋标王府;三君誉薄遐方。溯博士于春秋,渊源家学;征大夫于晋国,丕丕皇猷。在昔家声,昭垂後裔。迨以郭更虢之後,仍本姓者,仅吾一支,历籍本豫章迁兹,自洪武越十余代,支繁派演……”长沙虢氏一支为古姓“虢”氏南方仅存承嗣,系明成代年间由江西饶州迁湘,姓氏由“郭”复“虢”,至今已历五百多年,丁口繁衍达万,后裔再迁者目前遍及北京、安徽、四川、湖北、广东、台湾等地。

“荀”

荀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姓氏为姓。传说 荀姓始祖是黄帝的大臣荀始。荀始是个手巧心灵的艺师,专门 负责制作官员的官帽,其后代子孙以祖父名字命姓,称荀氏。 二是改姓而来,源于姬姓。周文王姬昌之子被封于郇(今山西 临猗,一说在新绛),建立郇国,为伯爵,史称郇伯,春秋时 郇国为晋所灭,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郇”为氏,后去邑旁加 草头为荀姓。

荀姓发源于山西。在古代,荀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内 (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荀氏后来又分为荀氏、中行氏和智氏 三支。如今荀姓尤以山西、江苏、四川、山东等地为多。

“线”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阳泉,甘肃之永登,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高要,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布。《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初见于《姓苑》。元代有线荣;明代有线补衮;清代有线国安。

《姓氏词典》引《中国姓氏汇编》收载,其注云:“今北京有此姓。”。(按:“线”、“线”为一组异体字,作为姓氏可能用以分族。今均简化作“线”。关于“线”姓的记载很少,所以也很难在历史文献中得到答案。

了解这几个姓氏的背景,发现都是姬姓的后裔。剥开历史层层的神秘面纱,他们的姓氏,感觉是非常有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姓氏。这些姓氏传承着深厚历史的影子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