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预言,中国若迁都这三座城便能称霸亚洲,到底是哪三城?
在文学大儒章太炎先生的《相宅》当中,曾经详细记录了1902年章太炎和孙中山讨论定都的问题,当时的孙中山和章太炎,两人因为从事反对清政府的活动而被迫流亡到日本,一见面便惺惺相惜,二人对于中国未来光明的前景,也抱有十分的信心。
章太炎认为,如果将来建立了新的国家,那么就可以定都南京,不过孙中山并不赞同这个观点,他觉得“金陵犹不可宅。”孙中山认为南京虽然水利方便,交通发达,而且濒临海口利于发展,更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但是地势过于偏东南,而不利于对全国的掌控。对此孙中山关于定都的策略,则提出了自己的三个意见。
第一个,是定都湖北的武昌“定鼎者,南方诚莫武昌若,襄樊以镇抚河雄,铁道既布,而行理及于长城,其斥侯至穷朔者,金陵之绌,武昌之赢也。”
而且孙中山认为,武昌的思想比较开放先进,武昌也是全国最早开办新式学校,推广新式学堂的地方之一,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事实证明孙中山的眼光并没有错,后来辛亥革命的开端,正是起源于武昌起义。
孙中山提出的第二个观点,则是定都西安“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孙中山指出,如果想要能够稳定去全国,就要定都武昌,但是如果想要平定边界地区,那么西安更是理想的目标。从历史上来看,中国过去经常处于游牧民族的骚扰当中,那么定都西安则能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管控。
第三个是新疆的伊犁至于孙中山提出最后一个定都地点就比较大胆了,那就是位于新疆的伊犁,这个地方同样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过去还未曾有任何一个中原政权曾定都过这里,不过孙中山却认为,“谋大洲则伊犁”,“若定都关中,制御蒙古新疆虽足,然若欲为亚洲***主,又嫌狭窄,当迁都伊犁”。
孙中山的考虑可以说不得不长远,那么为何武昌起义后,最终民国还是在1912年定都在了他并不看好的南京呢?这是因为武昌起义后,武汉却失守了,而南京成为了最理想的居所,在北伐战争后,南京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有着“首都”称呼的城市。
从如今来看,孙中山先生的观点在当时毕竟有着环境,政治等诸多的顾虑,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提出来的一些想法还是让人耳目一新,可以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