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162分钟

托尼·奥德曼,来自严谨的德国,自称喜剧。

许多简介讲述了一系列发生在他的父亲康拉德有一天突然拜访他的女儿英尼斯之后的故事。这位父亲通过塑造有趣的人物托尼·奥德曼,亲近了女儿,修复了父女关系,为女儿指明了人生方向。

但以我浅薄的见识,根本看不出什么喜剧,除了剧中那种被自恋、被催眠的“幽默”。

这是一部从头到尾都在演的很尴尬的电影。尴尬的玩笑和废话,尴尬的COSPLAY,尴尬的见面和凝视。

父女俩除了尴尬,似乎没有别的对话。

从他们的背景来看,康拉德神父已经年近60,处于半退休状态。平日里,他养狗,照顾老母亲,和邻居侃侃大山住在一起,还照顾着周游世界却很少回家的女儿。在他眼里,生命的意义就是由这些小瞬间组装而成的。

我的女儿伊内斯在布加勒斯特的一家大型德国企业工作。她一年四季跑来跑去,穿着职业白衬衫黑西装,妆容一丝不苟,一双高跟鞋。对她来说,必要时帮公司谈咨询项目、裁员,比坐下来讨论“活着的意义”有意义得多。

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务实精英角色。在男性主导的职场,她使出十八般武艺只为更上一层楼。

两种不同背景的人有着深不见底的代沟。当一方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时,这注定是充满矛盾的。

第一个矛盾

汪星人在家去世后,父亲日渐孤独,独自踏上了探望女儿的旅程。

女儿猝不及防,全部精力只用来应对职场大战,留给父亲的真的很少。

这位父亲不理解女儿每天忙碌的工作,迷失了自己去讨好那些客户,问她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却给了她一个干巴巴务实的回答。

这两个人用尴尬的沉默掩盖了矛盾。

第二个矛盾

我想到父亲已经回家了,女儿好像卸下了包袱,去和老朋友聚会了,并且开诚布公地谈了父亲的到来对她的影响。

然而,父亲并没有离开。而是编造了“托尼·奥德曼”的身份,出现在她身边,听到女儿抱怨自己。

他拒绝以父亲的角色与女儿交谈,而是借助“托尼·奥德曼”的搞笑设计,成为“健身教练、德国大使馆大使、商业顾问”,逐渐接触到女儿身边的人、朋友、老板、同事、客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人在听到与职业密切相关的人时,会持怀疑态度,并立即变得宽容。

面对不时打扰她生活的“托尼·奥德曼”,女儿英尼斯愤怒地喊道:“你是要毁了我吗?”

第三个矛盾

“托尼·奥德曼”去和女儿洽谈项目。

在那里,他目睹了当今资本社会的残酷。

他只是欣赏了普通员工徒手操作工具的严肃性,却被告知他的老板会解雇这名员工,因为他没有按照规定戴手套。

他得到了当地原主人的帮助,但被告知方圆百里的故土即将现代化。

他所认识的世界充满了人情,却只是他女儿在京城规则里嘲笑的一个笑话。

他带着女儿去参加一个陌生人的家宴,勉强让她唱了一首歌。

尹奈兹沉默了很久,或许是平复自己的愤怒,或许是回忆歌词,或许是思考化解尴尬的方法。

她还是唱了。但是,声音里有不甘,有愤怒,有无奈,有深深的自我怀疑。

第四个矛盾

即兴的裸体生日派对吓跑了很多精英,也为Innes争取了安静思考的时间。

原本庞大的聚会,只剩下老板、助理和自己。三个人都不好意思说生日祝福语,完全没有意识到最初的目的是“加强员工的凝聚力”。

没有职场的光环,你我只是这个平凡世界里的同龄人,也许这就是导演想要传达给我们的。

“托尼·奥德曼”再次以毛绒动物的形象出现在女儿家。这一次,女儿给了父亲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许是感谢他一直以来的默默支持,或许是感谢他从未因愤怒而离开的温柔,或许是为自己的自私和无情感到愧疚,或许是更深刻地理解了父亲所倡导的理念。

也许,只是因为他是父亲。

因为我是一个父亲,所以我包容你的玩笑,理解你的疑问,同情你的付出,更理解你的良苦用心。

只是我过不了你想象的生活。

女儿最后辞职回家参加奶奶的葬礼。

这是父亲的意志成功转移到女儿身上了吗?

现实是,女儿找了另一家大公司,开辟了自己职场的另一片天地,奶奶也没见她最后一面。

父亲说“不要失去幽默感”,于是她戴上奶奶收藏的父亲滑稽的假牙套和怪异的帽子,滑稽地站在家乡的土地上,等着父亲拍照留念。

摘下牙套和帽子,她看起来只是孤独和疲惫。

整部电影没有背景音乐,只有汽车喇叭声、刹车声、门的开关声、酒吧里嘈杂的音乐、人们相互交谈的声音...只有世界上最原始最接近的声音。

这些原始的声音放大了那些尴尬,并一直告诉你,这就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

导演想讲一对父女的故事吗?毫无疑问,这条父女线索是存在的。但我看到更多的是女性在这个世界上所承担的角色设定。在职场上,你一定要努力拼搏,用衣着、表现、语言模糊性别歧视,这样你才能走得更远。在家里一定要扮演好母亲、女儿、妻子、孙女等各种温柔的角色,这样世界才会忽略你在职场上的强势。男性也是如此。

心里总有千千万万的顾虑,脚下却是万亿达尔文的现实钢片。

或许这就叫“中年人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