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发布风暴潮IV级警报,究竟什么是风暴潮?

风暴潮,又称暴潮,是由强烈的气候系统,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及气压突变等造成的,也称为“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这一次风暴潮灾害被称为中国历史文献中的“海流”、“海侵”、“海啸”和“大海潮”等。

风暴的空间范围一般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时间尺度或周期是1—100小时,介于地震海啸与低频天文潮波之间。但是有时候风暴潮影响区域会随着大气扰动因子的移动而移动,因此一次风暴潮过程有时会影响到一二千米的海岸线,并持续数天。

基本成因

海浪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它以强风与高潮位相结合,使局部地区水涨船高,造成水灾,从而引发重大灾害。风暴将导致受影响海域的潮位大大超过正常潮位。当风暴潮碰巧与影响海域的天文潮位高潮重合时,将导致水位暴涨,海水涌入内陆。风暴的高度与台风或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外围的气压差成正比,中心气压每减少1hPa,海面上升约1cm。

风暴潮能否成灾,主要取决于它的最大风暴位是否与天文潮高潮叠加,特别是与天文潮高潮叠加。受影响区域,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社会和经济(承灾体)状况,当然还取决于受影响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态、岸上和海底地形。若最大暴潮位与天文潮高潮叠加,则可引起特大潮汐灾害。诚然,如果风暴的潮位很高,即使没有大的风潮,也会引起严重的潮汐。

形成条件

优势地形,即海岸或海湾地形呈喇叭口状,沙滩平缓,使波浪直通湾顶,不容易向四周扩散。刮向岸上的大风,由于强风和气压突变等对海面产生的影响,造成了海浪的急剧上升。

在阴历初一、十五的天文大潮中,它是形成风暴潮的主体。在天文大潮和向外风的持续吹袭下,破坏性的风暴潮便形成。

基本特点

风暴是指由于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寒潮)等造成的海面出现异常上升现象。海浪升降,通常是天文潮、风暴潮、(地震)海啸和其它长波振动导致海面变化的综合特征,如海浪升降等。通用验潮设备过滤掉了由短波周期数秒钟的波浪引起的海面波动。假如风暴潮正好和天文高潮重叠在一起(特别是在天文学大潮期间),那么风暴潮就会夹杂着狂风巨浪,顺江奔流,常使其影响所及的沿海地区潮水暴涨,甚者海潮冲毁堤防海塘,侵蚀船坞、工厂,城乡之间,不允许运送物资,不允许人、动物、动物逃走,造成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