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资本论能对个人有什么启示

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启示,只是表像上的误导人们。用《资本论》的逻辑来看《21世纪资本论》是典型的商品(货币)拜物教,即把支配人劳动(行为)的权力(社会)关系,硬要说成是财富、蛋糕,在所谓的分配问题上打转转,根本不知道,追求分配金钱(价值)的实质就是追求分配他人支配被的劳动本身,因为金钱原子(价值)是一种异化的人类劳动,不是什么具体实物(财富),它代表的只能是权力(奴役),而不是财富,要追求分配金钱,就必须追求最大化的对他人进行压榨,让他人更多的行为(劳动)时间不属于自身,这样大量的劳动(行为)才会被奴役成金钱原子(价值)。从这个逻辑来看,《21世纪资本论》是一本误导人的垃圾丛书!

皮凯蒂对资本这一概念的理解是非常传统的,认为资本只是简单的不同形式的财富,即一般说来,任何潜在地可以产生收入的财富都是资本。

对于马克思来说,恰恰相反,资本是一种社会(权力)关系;更具体地讲,资本是一系列社会关系的集合,这一集合允许资本家们使用他们的货币,以及货币给予他们的控制生产资料的权利,来强迫工人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这是利润的来源。同时利润也是资本获得积累,即资本是一个价值量的概念,是过去的物化了的劳动,而价值在马克思看来,它并不代表财富,它是一种人与人社会关系上的劳动,因此它意味着权力。资本这种物化劳动像吸血鬼一样吞噬着活劳动,把大量的劳动奴役成价值(金钱原子),造救金钱的增值。

按皮凯蒂的蛋糕分配逻辑,所谓的蛋糕、金钱是劳动的成果,那么医生给病人的手术刀,医生自己都不是要分配几刀?

同时,皮凯蒂将任何物质产品包括别墅、名画和其他奢侈品等都不加区别地看作资本,在马克思看来是高度的商品(货币)拜物教。社会关系使资本家可以剥削工人,这才是剩余价值的来源,然后剩余价值才得以在不同的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

这样,地主才能够利用他的财产权,以地租的形式,得到一份剩余价值(剩余劳动)。这可不是说,他的土地可以作为资本自己产生收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在《资本论》第三卷中特别地进行了阐述。对资本概念的误解使皮凯蒂将资本的回报率看作(如果不是数千年不变的话)几个世纪维持不变。相反的,马克思将利润率描述为动态变化的,这种变化同时塑造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皮凯蒂则只能把战争和危机看作外部的“冲击”。

但马克思看来,利润是工资完全对立的,而金钱增值源于剩余价值(剩余劳动)生产,价值增值并不意味着具体的社会财富生产,只意味着人对人支配的劳动时间增加。即资本再生产出来的还是资本,它再生产出对人们更长时间的支配,这就是金钱游戏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