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困惑 | 人在痛苦与无聊之间徘徊

痛苦与孤独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这句话被很多人用来作为自己的个性签名,它不是出自哪个网红,而是出自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这本书。

人为什么会孤独,因为人的精神世界越是丰富,思考、认知水平相对较高,对世界和周围的感知能力也越强。但倘若一个人如果把周围看得非常清楚,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自己的精力全都消耗在关注、思考问题上,忘了享受当下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叔本华在书里描述,超强的感觉能力的人,会存在感知失调,导致痛苦,心里总有一股散不去的忧郁、孤独。

长时间陷入痛苦不是一件好事情,大多数时候,我们要学会利用自己的个性进行调节。比如赚钱能满足基本生活之后,会考虑寻找一个安静、简谱、不受生活困扰的生存环境,收缩自己的圈子。

这是因为,一个人拥有的精神财富越多,受制于外部的依赖、需要也就越少。于是我们会慢慢远离社交、远离热闹的娱乐、远离部分空洞无物的圈子,试着在一个人呆着的学会独处。

就像歌德说的:无论经历了任何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将回归到我们自身。

很多人都在追寻简单的生活,目的就是想追求自我内心的从容。这种追求的来源,一部分是自己精神的需要,另一部分是随着生活和工作的沉淀,开始明白外在的一切事物,能给到自己的其实非常少。不应该太过于依赖他人,或者说从外界期望太多,毕竟外在给我们的实在有限。

如果一个人内在充实、不需要外在的娱乐,不需要太过于依赖外界,那这个人就是幸运的。但也是孤独的

怎样做自己

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独立的身份上,回归到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回归到当下自己的生活现状中来,回到当下的生活环境,去感受、珍惜当下每时每刻的流淌。也就是现在很多人都在说的,想做自己。

但真正的做自己,并不是换了一种生活现状,多了几分专注生活的惬意,更不是整天幻想未来想成为的人、想做的事。叔本华书中的做自己,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在未来,能够享有更多的生活和工作乐趣,也就是说,自己做的事情,更多的是要基于自己的个性出发,个性所驱的事情,并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好。

所以,我们通常说的做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你得了解你自己的个性,要有足够的幸运找到自己擅长且满意的事情,并且你还需要不断努力,每天让自己进步一点,优秀一点。

这是因为,人类的幸福来源是发挥自己的突出才能,从而收获成就感。成长过程中,不论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喜欢的,都要通过运用自己某种才能为前提,做一些符合道德且对人有价值的事情。倘若不是这样,那我们就无从消遣这些才能,会逐渐变得无聊。长时间的陷入无聊,整个人就会变得无趣,开始变得做事情没有动力。一旦失去了自我改变的意愿和勇气,这个人和平庸就只有一线之隔。

平庸和你做多大的成就,有多大的财富都没有关系,一旦一个人的意欲,压倒了自己的认知、他会不善于思考、判断,也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一个对世界和周围感知,思考能力弱的人,内在的空虚也会增大,会去追寻外在的刺激,去追寻热闹非凡的娱乐和社交。

满意的生活是什么

那既然庸俗的来源是无聊、无趣,它们总是产生于内在的空虚,那要怎样才能避免这样陷入这样的生活。

如果当下生活不满,可以幻想一下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有句话说:智慧+一笔遗产 = 享受阳光,这是很多人希望的生活。就像《肖申克救赎》里头结尾那样,安迪拿着富足的财富,在远离人群的小岛上,买了艘船,和好朋友在沙滩上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

财富自由,远离社会,环球旅行,听着就让人感觉很自由。但真实情况是,如果一个人缺少了精神上的追求,即便拥有再多的财富,他依旧会不快乐,任何时候,只要自己的灵魂不在场,就想是一具空壳在行走。

只有真正的需求,才有真正的快乐。

精神追求是生活里的高级快乐,它因人真实需求而产生,比如身边人的尊重,人与人的社交,实现自身价值。这些需求会促使我们提高认知、思考、知识水平,完善自身,帮助他人。而学会享受这个过程,就是精神追求之后的快乐来源。

财富的重要性不是绝对的,对于有着自己精神追求的人来说,它可以给自己更好的选择,更好的经营生活、关系,也就是说,金钱与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摆脱不必要麻烦,是个人生活的手段,不能作为最终的目标。

但真实情况是,因现实生活压力,很多人把赚钱当成了自己追求的目标,这是常态。但人只不能为了追求财富,为了贪图一时安逸,这样的人生也只是活出了长度,活出了年龄,少了内涵和灵魂。

要学会在生活中加一点自己的精神追求,提升自己也好,帮助他人也罢,就像是一场人生马拉松一样,别人看到的是前方终点,你看到的是路旁河流、阳光、一片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