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这部美剧 怎么样?
美剧《良医》自2017年首季开播以来就收获大量好评和绝佳收视率,这部医疗剧改编自2013年的同名韩剧,该韩剧已经被多次翻拍,可以说在题材上给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方向,在优秀的医疗剧如《实习医生格蕾》、《外科风云》、《急诊室故事》等都已经成为过去式的时候,《良医》的出现无疑是让这个类型的影视剧市场再次红火了一把。
挖掘人性,不止是圣母白莲花
全剧的噱头在于男主人公肖恩·墨菲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外科医生,但他同时也有学者候群症,具有非同一般的视觉思维能力,而这种复杂生理现象带来的是他与病患的交流水平非常低下,但是却常常能够在给出医疗方案上有所建树。
当然,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并非只需要医术水平高超,肖恩缺乏的人际交往能力给他的职业生涯带来重重阻力,从进入圣文德医院的那一刻开始就不断被质疑,同时也在质疑中成长。
但仅仅有自闭症和学者候群症的噱头是不够的,如果仅仅浮于表面,很容易把这个题材拍成主角光环强烈的开挂故事,让全剧都围绕着猎奇心态去转动。
而《良医》则把主角的故事拍成了外科医生群像,让观众看到除了这个“非正常因素”以外,其他的各有自己特点和个性的故事,让所有的人物都立体起来,而不是为了衬托某个特定角色的“工具人”。
他们并非圣母白莲花,是那种为了主角的成功而付出一切的大好人,而是有质疑也有不满,有对他身份的包容也有无意中引发他的焦虑。人物性格行为的真实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一个更加生动的学习中的、不成熟的、仍有很多进步空间的外科医生肖恩。
当然,医疗剧中绕不开的医患关系也是一个重点,很多时候,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故事也更能引起***鸣,将如此多线索串联在一起并且不让剧情显得零散,也正这部美剧优秀的地方。
包容和竞争:肖恩和他的医生同事
安德鲁斯医生对肖恩的态度或许是最耐人寻味的,摩根只是把他当作竞争对手、克莱尔人美心善包容一切、朴对他没有什么额外偏见一心忙碌自己的事业、梅伦德斯对他从不信任到认可他的能力、而利姆则会在严厉要求之余给他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这样一个整体上还算是和平、甚至可以称得上非常友好耐心的医生团队中,这些医生都与肖恩或多或少成为了朋友,而安德鲁斯则始终保持怀疑的态度。
他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医院聘用肖恩,并且让老院长格拉斯曼作出“不成功就辞职”的承诺,给双方挖下一个巨大的深坑。当然,他并没有因为肖恩的自闭症而有所偏见,更多时候他是从医生的专业水平以及对自己的升职是否有利的角度考量决策,从一开始的科室主任到第一季结尾时成为院长,他的每一个打算都非常扎实也精明,作为医生他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手术水平,收获无数病患的好评,可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此,他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难以作出决定,总是犹豫再三无法下决心,左右摇摆,或许让他并不适合掌握大权。
在他成为院长之后,为了提升医疗水平,高价聘用韩医生,并且让他空降科室主任的高位。而韩医生雷厉风行、冷酷克制的行事风格让原本的几位外科医生有种紧迫感,而他对肖恩的情况也非常不满。在得知肖恩的病情之后,他不由分说地将其调度到病理科,让他彻底离开手术台,尽管肖恩在他面前一次次证明自己具有非常优秀的专业能力,同事们也主动维护肖恩,告诉韩医生他在交往能力在不断提升之中,可以在学习之中成为一个真正的良医。韩医生却依然有他的偏见所在。
安德鲁斯在这件事上难得给出强硬的态度,他与利姆和梅伦德斯交流过后得知肖恩受到偏见,并且也在实践中认可了肖恩确实具备当外科医生的能力和素养,他通过辞退韩医生的方式让肖恩重回外科,但是这一切的代价是他也失去了自己好不容易才获得的院长职位。
当然,他在这件事之后对肖恩充满愤怒,为了这样一个他从来就不喜欢的医生而付出的职业生涯过于“不值得”,他坦言自己对于肖恩有一种想要报复的冲动,对于那个决策也开始后悔自己的冲动。
他作出这样看起来非常“善良”的决定并非因为自己对肖恩产生了好感,而更多的是从专业上进行考量,在他的认知里,如果有足够的能力,就应该给予他足够的尊重,而不是充满偏见地让对方在“更合适”却违背了理想的岗位上继续工作。
可能安德鲁斯永远无法喜欢行事古怪的肖恩,也会一如既往地对他有所刁难、要求苛刻,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种不喜欢而仗势欺人,这种近乎于自我牺牲的做法让他的形象多了一种隐忍的味道,在不同选择之中的挣扎也让观众看见一个正直而又有野心的人性格中的多重亮点。
痛苦,不是爱的必修课
在剧集中,常常出现病患在面对生死困境时作出的人性抉择,包括在面对无法确认的病情时选择是否治疗方式,这种只有在高风险手术中能够确认肿瘤是否恶性的情况会让人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是良性肿瘤,做手术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瘫痪或者存在极高的并发症风险,而如果不做手术,只能任其生长,一旦是恶性肿瘤,则会在短时间之中失去生命且无法挽回。
也有天生恋童癖的年轻男子因为不想让自己饱受这种对小孩不正当迷恋的罪恶思想的折磨而尝试各种办法克制欲望,希望医生将其阉割,但是由于医学伦理上不能移除病人的健康器官而无法成功。最后他因为实在无法摆脱恋童癖心理而在深刻的自我厌恶之中选择结束生命。
这样的情节几乎在每一集中都会上演,病患在面对自己的身体疾病时产生的各种想法也极其真实地映射出不同群体的心理状态,那种挣扎、恐惧、自责和绝望,似乎都是“必须的”,《良医》将这种情绪推向极致,给观众一种不得不反思的深刻体验。其中非常微妙的一集出现在第三季。
没有痛感的女患者因为缺乏一定的神经元,从小就无法感受到生理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痛苦,自己和家人却从不知晓这一症状,由于一次意外的细菌感染被送往医院,在检查中被医生摩根和克莱尔发现异常。对于患者来说,她对掐手臂之类的痛感只是有“被抚摸”的感觉,而失去母亲、丈夫患癌症、流产等对于一般人来说的巨大心理创伤也对于他来说只是一种“没有伤心的经历”,她不会因为这些事情感到情感上的不适。
而这种先天性的丧失痛觉让她在生活中积极乐观、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内,而她的丈夫则以为她只是异常坚韧顽强,将痛苦藏在心底。而得知她的病症之后,则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平衡感——“如果我死了,她根本就不会感觉到悲伤”。
在很多人心中,爱总是伴随着痛苦,这种与对方争吵时的悲伤、甚至在对方生病、离开时感受到的巨大痛苦,在某正程度上体现出两人之间情感的深厚。如果一方的死亡对于另一方来说只是不痛不痒的生活经历,而自己却承载着她所不能感受到的痛苦,无疑会造成不信任。对爱感受到同样的甜蜜的痛苦是每一场关系中都要经历的,这种***情似乎也成为了理所当然。
那么,这种痛苦真的是一段良好关系的“必需品”吗?剧中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失去痛觉的一方来说,这种痛苦情感的缺失让她在生活中能够活得更快乐、无忧,能够在各种悲剧发生之后保持永远的平和心态,整个人都无比乐观积极;而希望她能够重拾痛觉的另一方,则是因为自己会悲痛而对方则能保持“没事人”一样的态度,似乎是不公平的。
但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公平,需要牺牲的是另一个人在生命中因为身体的特殊性得到的平静生活,需要被迫活得本就可以规避掉的痛苦,怎么看都是自私的。同甘***苦固然是一种深沉的爱,但如能够不“苦”,其实也未必就会让这份爱有所减弱。《良医》能够给出这样一种思考角度,无疑是打破了常规思维中对于平等关系的理解。
在医疗剧职场剧的背后是关于人和人性的深入思考,是活生生的每一个个体和作为良医的整体,他们的精彩故事将如何继续下去,第四季会面临哪些新的抉择考验,还是让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