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素材:抢盐事件

这篇是 考 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作文素材:抢盐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作文素材:抢盐事件

不外乎三个原因

1、科学素养太低,常识不彰

且不说核辐射目前对中国根本不是问题,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抢盐事件。吃碘盐也根本无法防辐射。日本媒体曾报道当地通过服用碘化钾来防辐射,但碘化钾防辐射是在已受到污染时才需要服用,其原理是"通过提前摄入碘化钾(即稳定性碘),使得人体甲状腺对碘元素的吸收达到饱和,这样放射性同位素的碘就不容易被人体吸收了"。而服用碘盐无法达到这一效果过量摄入反而有害。

专家:服用碘盐不能防辐射摄入过量易产生副作用

近日,受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影响,致使全国多地出现食盐抢购潮。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刘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抢购碘盐完全没有必要。

刘超分析,这股抢购风潮缘起于日本媒体曾报道当地通过服用碘化钾来防辐射,而碘盐中正好含碘,所以人们会误认为碘盐可以预防辐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囤积碘盐完全没必要。"

对于碘化钾预防辐射的原理,刘超这样解释:服用碘化钾只是针对放射性核素碘131有效,通过提前摄入碘化钾(即稳定性碘),使得人体甲状腺对碘元素的吸收达到饱和,这样放射性同位素的碘就不容易被人体吸收了。

"首先,碘化钾是已受到污染时才需要服用。"刘超说,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暂未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影响,并且此次日本核电站爆炸产生的烟云不高,吹散范围不会太大,并且日本是刮西风,指向太平洋方向,中国暂时是安全的。

刘超说,对于受灾区的人群,成年人的推荐服用量为100毫克碘,而每5克碘盐中仅含有100微克碘(1毫克=1000微克),因此服用碘盐并不会起到防辐射的作用,反而摄入过量的盐对人体还会产生副作用。

还有人担心以后买到的盐有可能是受辐射"污染"的盐。刘超表示,这个也没必要担心,因为自然界本来就存在一定量的辐射,而放射性物质进入太平洋后将会大大稀释,不会影响到未来海盐的质量。(记者赵竹青)

2、"随大流"心理,盲目从众

有一个人白天在大街上跑,结果大家也跟着跑,除了第一个人,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理由。人们有一种从众心理,由此而产生的盲从现象就是"羊群效应"。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去"随大流",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不太了解,没把握的事情,往往"随大流"。中国文化中也比较推崇这种中庸心理,对待反常现象如同对待鬼神,普遍的态度总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盐慌"当头,如此心态之下,贾君鹏他妈怎么会不鼓动他去抢盐?

3、生存安全感缺乏,信任危机

这些年来,从蒜你狠、豆你玩,到棉花掌、糖高宗,每一个都在我们内心留下了一丝阴霾,随着福岛的一声声爆炸,阴霾质变而成焦虑。然焦虑或不足以成就行动,只要真相到位,大可化解之。不过,直到抢盐风潮持续数日之后的今天,她才姗姗来迟,缺穿着身公文的外衣,以告诫的态度要求国民"不必抢购",并保证供应充足,此时,盐之焦虑已向中国内陆蔓延。如果真相能早在焦虑之初及时发布,如果公众看到的"真相"能以更尊重老百姓感受的方式传递…

4、从各地的新闻报道可知,从谣言的出现,到食盐的抢购,到地方乃至中央出面,到抢购食盐潮平息,再到公安抓造谣传谣滋事者、物价部门严惩哄抬物价者,可以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民众从众心理依然存在。一旦有风吹草动,许多人骨子里的从众心理依然会沉渣泛起。至于原因,专家说是因为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导致的一个人受暗示性极强,也有的学者称是因为心理状态比较脆弱。抢盐的原因,无非是缺乏安全感,以及对外部信息的盲从。

第二:我国民众还需要普及科普知识。日本地震、核泄漏,尽管核泄露、核辐射是如此的让人害怕,但是,有点科普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核辐射怎么回跑到中国来呢?东京离福岛200多公里,辐射超标23倍,但也不过是每小时0.809微希弗,而坐飞机是每小时4.25微希弗。中国大陆离福岛最近的部分都有上千公里,虽然放射性元素的扩散与气候和风向等有关,但距离越远浓度越小是肯定的,所以中国大陆普通老百姓该吃吃,该喝喝,该上班上班,其它的都是瞎折腾。

第三:谣言永远止于智者。在日本9级地震后福岛核电站事故正在抢险的大背景,碘盐里有碘,海盐生产也许会受影响,急切间就驱动了普通人。这一代的普通人,没有经历过20世纪60年代末的民防教育,没有多少核防护知识。普通人也难得会去计算,一斤盐里有多少微量碘。只是,别人正买,先买了再说的心理,在那场景下更会像病毒般传染。于是,一个非理性的现象才能如此发生。当大家都关注了,地方和中央出来澄清事件,民众抢购风潮就自然平息了。

其实,抢盐风波也不是首例。1988年大家抢盐,就是怕工资急速缩水,对于涨价的恐惧使人们奋不顾身地投身到抢购行动中去。2003年以及2011年的抢盐,原因更为复杂:一方面是惧怕核辐射或SARS这种"我觉得这玩意肯定会要命"的陌生事物、另一方面是对外部信息的不信任。先不说核辐射目前是不是个问题,就算问题来了,吃碘盐根本不能有效的防护核辐射,你说抢它有啥用呢?

日本核泄漏情况时刻变化、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完美地满足了"谣盐"的传播路径,一日之间,红遍全国。事实上,从日本地震开始,我们已经接受了无数的小道消息以及很多毫无诚意的传言,从救援到核泄漏,各个环节都充满了想象力,"听说""据传"成为最流行的词语,这也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在一个谣言化了的故事中,几乎不可能确切地说出根本的事实是什么,或者根本不知道是否有事实根据。"

抢盐风潮,谁在造谣?!

千里之外,日本福岛核电站接二连三发生爆炸;我们身边,超市里,一些人恨不得自己长了三头六臂,纷纷抢购食盐。其理由大致有三:其一、加碘食盐吃了抗辐射,其二、海水被污染了以后没盐吃,其三、大家都抢,以后要涨价。目前,这波身边的"核爆炸"还在持续,甚至并未加碘的酱油等调味品也借势火了一把。

对于稍有常识的人来说,这三条理由的荒谬并不需要多深入的思考即可得出结论:防辐射?食盐里加的那点碘,防辐射效果不值一提,何况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核污染降临中国;海水被污染?有没有证据不说,国内众多井盐大可确保供应;涨价?只要食盐专卖制度有效就没有问题,何况食盐有保质期,买来吃不完岂不更亏?可问题是,这些理性的结论咋就被反理性的谣言挤兑成了浮云?

反理性的谣言能抓住人心,一是缘于人心中潜在的敏感点;二可反衬真相的缺位。这些年来,围绕这吃的东西,从蒜你狠、豆你玩,到棉花掌、糖高宗,诞生了多少哭笑不得的新词?每一个,都在我们内心留下了一丝阴霾,随着福岛的一声声爆炸,阴霾质变而成焦虑。然焦虑或不足以成就行动,只要真相到位,大可化解之。不过,直到抢盐风潮持续数日之后的今天,她才在国内大型门户上姗姗来迟,而迟到的她,却穿上了一身公文的外衣,以告诫的态度要求国民"不必抢购",并保证供应充足,此时,盐之焦虑已向中国内陆蔓延。如果真相能早在焦虑之初及时发布,如果公众看到的"真相"能以更尊重老百姓感受的方式传递,如果真相的揭示能加入群众的互动,还会有这经口口相传而形成的抢盐风潮吗?这一切,考验的是政府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尊重国民、尊重科学的态度,随着日本核危机的发展,类似的考验或将持续,政府,你准备好了吗?

人心过敏和真相缺位毕竟只是谣言传播的助推器,追根溯源,公众有理由找出这场恶作剧的肇事者。公众想知道,如若肇事者有意为之,他的目的是什么?公众更希望看到,这些人为自己煽风点火,继而妄图火中取栗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中国为何突发抢盐事件

当日本还陷在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中时,中国却陷入了一场莫名的疯狂抢购。

3月16日起,中国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盛况",大量超市销售一空。个别不良商家借机提价,北京一箱40多元的食盐卖到600元,2011高考信息《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抢盐事件》()。各地盐业公司纷纷采取措施保障充足供应。微博上很多人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买盐了吗"。

网上抢购食盐的理由基本有两个,一是吃盐防辐射,二是核辐射污染海盐。对此,卫生部门第一时间就辟了谣,表示吃盐不防辐射,另外中国食盐中海盐比例不超20%。而海盐也大多产自东南沿海,距离日本较远。

在当下食盐供应无比充足的情况下,卖盐是个利润很低的生意,现在忽然莫名其妙大赚一笔,这些盐商一定会眼含热泪感谢苍天生在了这样一个疯狂的国度。

尽管我们不是专家,但看到卫生部门的辟谣,再加上基本的常识判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完全没有必要抢购食盐。

实际上,这不是中国第一次陷入如此恐慌。2003年SARS时,抢购板蓝根、84消毒液、口罩,比这次更让人记忆犹新。去年的蜱虫咬死人也把中国人吓得够呛。

这些谣言开始可能只是几个人无意中说起,可能也没什么恶意,但一旦进入网路传播就病毒般发作,如果再有好事者或无良商人借机烧上一把火,一夜之间中国人就癫狂了。

中国人喜欢抢购,一方面缘于早年物资匮乏造成的阴影,另一方面就缘于对谣言的轻信。

老百姓为什么容易轻信谣言?是因为对媒体已公开信息的不信任。现今的媒体上,我们经常看到报喜不报忧的报道,权威专家在媒体上常以安抚民众情绪的角色出现。地方一些重大恶性事件也经常瞒报。等到事情闹大了,兜不住了,相关方面才被迫承认事态的严重性。这样的事情反复多次后,这些舆论领袖在公众心目中就失去了权威性和可信度。甚至出现反效果,就是媒体说没事,公众觉得有事,媒体说没大事,公众认为问题肯定已经很严重。

恐慌多起于未知,未知则不可控。当对媒体丧失信任后,一个明显无厘头的谣言就可能把问题无限扩大,直至造成集体性的恐慌。

让人高兴的是,在面对这次食盐抢购风潮的过程中,不仅卫生、发改委等政府部门高速反应进行辟谣。更重要的是,网络上尤其是微博中迅速形成了理性的对抢购食盐的质疑声。这种网民自发的开放的言论,使谣言瞬间粉碎。到17日下午,网络上已经没有鼓动大家抢盐的信息,很多年轻人也纷纷打电话告诉父母没必要抢盐。相信不用等到明天,抢盐风潮就将过去。

好莱坞电影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面对状况专家大声疾呼,民众则不以为然;而在中国则是反之。我们希望中国有一天也能出现这样的局面,政府、专家比百姓自己更关心公众的安危,而公众则能够坚信政府有能力保障民众的安全。而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应从逐步推进信息的公开透明开始。信息越透明,谣言消弭的就越快,社会就将越稳定。

抢盐事件折射出民众缺乏安全感

3月17日,一场抢购风潮席卷中国,一天之内全国货架上的食盐几乎被全部买光。有网友在新闻中留言说,日本人很淡定,中国人很盲目,中国人心里发生了10级地震!这场波澜壮阔的抢购,让还在抢险中的日本核辐射震区倒显得有些平静了。什么原因导致了如今这无"盐"的结局?

最近,抢盐风波已经成为了网络点击量的词语之一,由于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站爆炸,导致大量核原料泄漏,于是,核辐射就成了目前人们最惊恐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关注的焦点,坊间传言版本越来越多,比如"盐有防辐射的作用"、"日本核辐射有可能污染海水"等等,因此,一场抢盐狂潮与近日上演了。

笔者深切地感到舆论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一传十,十传百,就在半天不到的时间里,"赶快去买盐"便成为了全中国人民都知道的消息,而且,盐价狂涨,据悉,海南部分地区的盐价已经涨至30元一袋了。

日本人民在核辐射的笼罩下,体现出一种惊人的淡定和自信,而中国人民却在"盐可以防核辐射"的谣传中,惊慌混乱乃至疯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日本的核辐射是否会影响中国,还未定论,在抢盐时间中扮演荒唐角色的中国人,除了杞人忧天之外,还多了一个坐井观天。

明眼人一看便知是有人恶意炒作,哄抬盐价,从中投机倒把牟取暴利,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明知是炒作,还要"以身试吵"呢?

人都有从众心理,跟着主流走,特别是中国人,坚韧、逆来顺受、不讲究个性张扬的性格,更是从众心理的忠实粉丝,你去买盐,他也去买盐,大家都去买盐,当主流成了买盐时,我就算没有买盐之心,也得随波逐流,被推着去买盐了,于是,大家在不经意间就莫名其妙地成了炒作抢盐风波的一份子,谣言止于智者,然而在中国,尽管你是"智者",也无炒作之心,但面对谣言的传播,也无可奈何。

其实在中国,还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从众心理这个基本原理,比如考大学,考研,考公务员等等,中国人做事讲究以和为贵,息事宁人,而不是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不做出头鸟","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中国人的智商绝对不低,这种很明显的炒作现象,有点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来,然而,如果现在不买,又有人炒作食盐,如今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上涨风快,那么被炒作的食盐,以后大幅涨价就成为必然,何不乘机买上一批,囤积居奇,以备不时之需,这才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想法,而这种想法的背后,是对国家抑制物价能力的不信任,同时,这也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当国人感慨日本人民面对灾难那种淡定与从容时,对自身的公民素质却没有进行反思,而是将责任更多的推给政府,而正是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导致了中国人缺乏安全感,所以一天之后,买盐的人们又开始了纷纷退盐,这是多么的荒唐!

在从众心理,缺乏安全感,政府公信力缺失,民众无责任心等因素的集体释放和***同"给力"下,这场抢盐大风波荒唐地上演了!而这场抢盐大风波所引发的中国人心中的大地震,远比要比日本的9级地震更为惊心动魄!因为这次抢购足以说明中国人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和国民素质的缺失,如何治疗中国人在这场心灵地震的创伤,才是更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抢盐事件"给国人上一课

日本九级大地震,使得内地罕见的"抢盐热"一度达到沸点。无良商家借"天灾人祸"哄抬物价,是其牟取暴利的惯用伎俩。他们曾经因此在内地楼市、农市乃至药市屡屡得逞。现在政府已经识破他们的阴谋,出台了相当明细和严厉的法律法规,对这种违法行为实施严打。这次针对"抢盐潮",政府对几家借日本地震哄抬盐价的商家处以百万元的罚款。应该说,这起"抢盐事件",给商家上了一课。他们应该会从中吸取教训,今后更有法律意识,会遵纪守法,主动规范其定价行为。

内地出现"抢盐潮"后,政府多管齐下,及时辟谣,加大食盐供应,并严惩哄抬盐价的商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抢盐潮"迅速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消费者的"退盐潮"。不难看出,不够理性的消费者再一次成了虚假信息和市场炒作的受害者。相信,习惯盲从的消费者能够从这起"抢盐事件"中吸取教训。他们今后不会再轻易听信谣言,学会理性购物。

有人说,"抢盐潮"再一次凸显内地一些消费者的不理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基本知识以及盲从心重。笔者倒认为,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可以看清问题的本质,就是,内地消费者怕的并不是日本的核辐射,而是内地食盐价格的可能上涨。消费者已经从"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和"药你死"中吃尽了苦头。他们因此会吸取教训,学会抢购和囤积即将涨价的生活必需品。加之现在通胀压力加大,物价普涨,不涨价的商品越来越少。消费者会紧盯这些价格低廉和平稳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波动,并随时采取抢购和囤积行动,这其中就包括食盐。应该说,中国国民绝大多数还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能省一角钱就省一角钱,这缘于勤俭持家、喜欢储蓄的文化传统,也与百姓福利水平不高、存后顾之忧有关。物价上涨,尤其是市场炒作所导致的物价暴涨,无疑是百姓的大敌。由此可见,当前,物价平稳,已经成为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的第一要素。

对政府而言,确保物价平稳,尤其避免物价暴涨,不仅是重大民生,而且是当今的政治。政府把稳定物价作为今年的第一要务,是明智的。这次商家制造"抢盐事件",说明投机者已把"市场炒作"视为哄抬物价并赚取暴利的惯用伎俩。政府对此当提高警惕,应使严加防范市场炒作成为常态。"防"比"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