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离世

少年家道中落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字逸夫。190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富人家庭,家中排行老六。20世纪初,邵逸夫的父亲邵玉轩颇具商业头脑,在上海经营着一家颜料厂,生意红火。

但是1923年左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邵家愈加败落,甚至已经不能再支撑这全家人的生活。为了维持生计,邵家卖掉了房产,全家搬进来一家剧院。就这样邵逸夫结束了自己原本富有的生活。

邵家四兄弟继承了父亲的商业头脑,虽然没有继续父亲的颜料厂生意,但都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当时还并不发达的电影产业。而四兄弟中的邵逸夫做出的成绩尤其瞩目。

打造属于自己商业帝国

1924年,邵逸夫的大哥看中了电影产业,并一鼓作气成立了"天一电影公司",而此时的邵逸夫才只有17岁,此时他没有大哥邵醉翁那样的锋芒毕露,而只是电影片场的一个小伙计,但正是这一段经历,使得电影在邵逸夫的心中扎根发芽。

1926年,邵逸夫跟随自己的兄长们去到东南亚拓宽自己的电影市场,多年蓄力发展,邵氏兄弟的电影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20世纪40年代,国内外局势动荡,一时间企业纷纷不堪重负,破产倒闭。邵氏兄弟的电影产业也不得不偃旗息鼓。

1959年,国内外局势渐渐稳定,这是以邵逸夫为主导的邵氏兄弟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这也宣告着邵氏的电影市场不仅止步于东南亚地区,更开始转移香港。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自己的电影商业,邵逸夫还在香港清水湾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华语电影影城,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在打造华语电影的同时,邵逸夫还涉猎了无线电视——TVB,并在1980年成为了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

不仅如此,邵逸夫运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敏捷的商业头脑,通过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等方式选拔出了当时风靡海内外的一大批港星,如刘德华、周润发、周星驰等人。

而香港电影与电视界从一无所有,到这时的繁荣发展,一切都离不开邵逸夫的创造。

一见钟情,夫妻伉俪

1926年,当时在东南亚辛苦创业的邵逸夫在挚友余东璇的介绍下,遇见了自己的未来的妻子黄美珍。黄美珍家境优渥,此时的黄美珍仍是余东璇的女朋友。但余东璇这时已经56岁了,而黄美珍才只有24岁。

24岁年轻貌美的黄美珍遇见了19岁意气奋发、锐意进取的邵逸夫,两人一见钟情,不仅如此,两人在电影方面***同的兴趣与交谈,更让两个人感情加深。

1937年,邵逸夫与黄美珍确定关系,但是却十分担心余东璇的态度,一方面余东璇算是邵逸夫事业上恩人,生活中更是邵逸夫的挚友。

余东璇知道此事后,并没有责怪邵逸夫,更是感叹自己并非黄美珍小姐良配,愿意成人之美。于是,邵逸夫与黄美珍就这样结为夫妻,大婚当日余东璇更是送上50万元贺礼,祝贺二人新婚之喜。

邵逸夫与黄美珍成婚之后,相互扶持,在邵逸夫事业生活遭受重大打击的时候,仍然不离不弃,为他奔波操劳,支持并帮助邵逸夫在电影方面的发展,并与邵逸夫生育四个孩子。

黄美珍逝世后,邵逸夫想起黄美珍更是动情发言:"她(黄美珍)是生命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个人,是一等一的好妻子,样样都好。"

黄美珍逝世那一年,邵逸夫更是让自己的企业全部停产一年,以此来悼念亡妻。至此邵逸夫的家庭可以算是一个完满家庭的典范。

是他的情深,却不是家人缘分

如果方逸华没有出现,也许邵逸夫的家庭不会这样备受争议。1952年,邵逸夫在邵氏戏楼上的夜总会认识了与当时红遍南洋的女歌星方逸华。

在与方逸华的交谈中,邵逸夫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的小姑娘不仅仅有动人的歌喉,对公司管理也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于是便将其引为红颜知己,还将其带到自己的公司进行工作。方逸华也因此退出歌坛,全心全力在邵氏工作。

他们两人的深情也许是积年累月而来,抑或是见面时就产生的爱慕之情,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为了与方逸华结婚,邵逸夫甚至赌上了自己原本与孩子之间不多的父子亲情。

都说子承父业,为何儿女都不愿继承遗产

2014年邵逸夫去世,外界根据当时邵逸夫公司股价的计算,估计邵逸夫***留下了约200亿港元的遗产,一时间,媒体将镜头聚焦到了邵逸夫的四个孩子身上。

令媒体震惊的是,电视剧中争抢遗产的戏码并没有上演,相反的,邵逸夫的孩子都没有继承他的遗产。对于此事,外界一直存在许多传言。

有人猜测,是由于邵逸夫的四个孩子与自己关系淡薄,因为邵逸夫年轻时不重视自己孩子,只看中商业金钱,四个孩子并没有养在他的身边,而是从小就被邵逸夫送到新加坡,并由邵逸夫的三哥抚养长大。

因此,父子关系本就淡薄,脆弱。

另一方面,在邵逸夫妻子黄美珍去世十年之后,邵逸夫不顾及自己孩子的反对,为了给跟随自己多年的方逸华一个正当的名分,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与方逸华注册结婚。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导致邵逸夫与自己的孩子之间出现的裂痕更加无法弥补,更是有媒体传言,邵逸夫的孩子与邵逸夫多年没有来往,甚至已经断绝了父子关系。

当然这一切究竟都是传言,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作为局外人,我们为邵逸夫"商业帝国"无人继承而扼腕叹息,也因为看到香港无线电视辉煌时期一起不返,如今的渐渐衰败而无奈,但是当我们以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件事却又不同。

邵逸夫的四个孩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继承者,而是自己事业的开拓者。我们往往只看到邵逸夫的辉煌成就,就会选择忽视他的孩子们自己的成就。

邵逸夫长子邵维铭如今在新加坡的地产业与百货业已经是首屈一指的人物,邵逸夫其他几个孩子也是在国外有了自己满足的生活。

没有继承财产,也就没有兄弟姐妹为了金钱相互争夺,互相陷害这样令人糟心的事。对于邵逸夫父亲的身份来说,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几个孩子都在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领域做出了自己的成绩,而不是通过自己父亲获得优待,正如当年邵逸夫自己拼搏创业一般。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就,而不是他们父亲的成就。

属于一个人的时代终究还是会随着一个人的离世渐渐逝去,我们希望邵逸夫的事业后继有人,但终究执拗不过事物的发展规律,或许当我们将对他的怀念放在心中,属于他的那个时代才会永远的存在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