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希曼

1942年1月20日,德国,寒风凛冽,一片萧瑟景象,然而整个世界却笼罩在炮火 的 炙热之中。在东方,日本人横扫东南亚,凭借先发制人在太平洋占据主动。在欧洲,德国人迫降法国,将英国人赶回不列颠,将苏联人打得落花流水。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柏林西南部万湖的一个别墅,十四个德国人召开了著名的“ 万湖会议 ”。

1941年7月31日,戈林给海德里希下令,授权他动用一切资源和技术,通过各种必要手段,在欧洲的德国领地上将犹太人问题完全解决。指示他尽快提交详细报告和施行措施,以确保筹备“ 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 ”的总体规划。此时德国刚刚闪击苏联,取得巨大战果,纳粹二号人物戈林志得意满,目空一切。

转眼到了1942年1月,形势悄然发生了变化。苏联凭借广阔的战略纵深,加上强大的动员力,挡住了德国的三板斧。 德国开始陷入斯拉夫泥潭,已经开始出现物资紧缺,工厂缺乏工人的现象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向犹太人伸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这样万湖会议诞生了,“ 犹太人 ”顺理成章地成为主题。

参会的14人中,八人都是顶着“ 博士 ”头衔的文化人和专业人士。会议主持人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党卫队上将,帝国保安总局局长),会议记录人阿道夫·艾希曼(犹太人事务办公室主任 )。会议讨论将所有阶层的犹太人从德国和德国人住的地方逐出,“ 移送 ”到东欧。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屠杀计划,包括强迫劳动、绝育、毒杀,直至建立专门的集中营。

对于人种,德国区分为“ 纯日尔曼 ”,“ 一度混血 ”,“ 二度混血 ”。海德里希甚至建议把“ 一度混血 ”,即犹太人与雅利安人所生的孩子,也列入被驱逐的行列。内政部国务秘书威廉-施图克特博士反对,但建议对这类混血儿实行强制绝育。会议对此没有达成一致,建议延后讨论, 一度混血儿逃过了一劫。

会议上的措辞相当直接,如“净化”、“消灭”等,记录人阿道夫·艾希曼则进行了“ 措辞转换 ”,最终形成一份长达15页的《万湖会议纪要》。 这份纪要仅仅制作了30份,目前存世的只剩下德国外交部的那份,编号16 这份纪要,成为日后纽伦堡审判的证据之一。

阿道夫·艾希曼不仅是会议记录人,而且负责将犹太人输送到集中营以及屠杀。二战后,艾希曼逃到了“ 纳粹避罪天堂 ”的阿根廷。过着低调生活的艾希曼,本可以安度余生。结果儿子交了一个有钱的女朋友,经常吹嘘老爹曾是纳粹高官。

殊不知女孩一家也是遭受迫害的犹太人,女孩对这个老头产生了怀疑,回家告诉了自己的老爸。老爸联系了一位犹太人律师, 最终想方设法搞来一张艾希曼年轻时的照片,经过比对确认了这位大魔头。 阿根廷有亲纳粹的传统,要想惩治他,还得指望以色列政府。

事情捅到了摩萨德局长哈雷尔那,哈雷尔觉得,可以派人搞暗杀,神不知鬼不觉,风险最小。但时任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不同意, 指示必须把艾希曼带回以色列公开审判, 活的 最好,死的也行 ”。哈雷尔亲自赶赴阿根廷,精选11人小组,执行绑架计划。以色列外交部和航空公司对摩萨德的请求都给予了极大的配合,最终有惊无险地将人“ 绑架 ”回了以色列。 虽然引发了外交纠纷,但以色列人认为一切都值得

艾希曼面对控诉,都以“ 一切都是依命令行事 ”回答。以色列为他做了3000多页的案情记录,最后艾希曼被判处有罪并被判处死刑, 1962年6月1日艾希曼被处以绞刑 ,算是给“万湖会议”划上了一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