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文身上爬满“吸血虫”,被村民堵门要钱,被网友踹门拍视频

网红倒了一批又一批,老好人大衣哥朱之文为什么可以一直红。

大衣哥为19岁的儿子朱小伟娶妻后,关于朱家的热点就没停过。

比如这次的离婚风波,持续两个多月,不仅未停歇,反而愈演愈烈。

朱之文在家里排行老三,因嘴大,还爱唱歌,被人取了个绰号叫“三大嘴”。

叫得多了,村里人逐渐忘了朱之文的名字,只记得“三大嘴”。

很多人瞧不起他,叫他街溜子、三大嘴,没事就戏弄他,三大嘴唱一个,大衣哥也不恼火,张嘴就唱。也许就是大衣哥朱之文的这份执着,才有了后来的大衣。

大衣哥农村出生,没什么背景,学历只有小学二年级,家里的条件也不见得好。

不过大衣哥却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声音浑厚有震慑力,他对音乐也有说不出的喜爱。

在央视上的一次访问中,主持人问大衣嫂当初是怎么看上大衣哥的?

大衣嫂诺诺地说: “就看上他唱歌好,不会编瞎话,人也长得俊。”

而他能够让人感到惊艳,关键来自两点。

当年朱之文身披绿大衣,以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惊艳了众人。

其次就是大衣哥的唱功。

大衣哥火了后,烦恼也跟着纷沓而至。

这个不懂应酬的草根,要应付数不完的演出,陪赞助商吃不完的饭。

但他的收入也是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剧的上涨着。

大衣哥最让人佩服的地方是,他在名利双收后依然没有放弃农村生活,在舞台上的他穿着鲜亮,享受着鲜花和掌声。

但走下舞台,他会立刻穿回平常衣服,回到农村的家中照旧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

“我只是个农民歌手,唱歌是我的爱好,大家愿意听,我就继续唱,哪天不乐意了,我就回家种田,啃着馒头就着稀饭,看着院子里堆满的小麦,哼着歌曲,才是我最惬意的生活。”

可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以后的人生里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不是事业瓶颈、唱功退步,观众无人捧场。

而是来自身边的邻里街坊。

大衣哥的名望与财富反而成了当地村民对他疯狂吸血的"原罪"。

毫无羞耻心的村民们开始问大衣哥借钱。

"因为他有钱,所以借了钱不还。"

朱之文真金白银地给村里做过不少事:

出资三万翻修幼儿园; 出资两万买了健身器材;出资十万解决了村里的灌溉用电问题;

还有人说,“修路算什么?这才花了几个钱,对朱之文来说九牛一毛,要想让我说他个好,那就一人买一辆 汽车 ,给一万块钱。”

这口气,恨不能将朱之文的钱瓜分了。

大衣哥说:老借不还,我不借了。

这下可好,对方立马变了脸。

在晚上9点多的时候,直接搬个大砖头去砸“大衣哥”的家,碎玻璃碴到处都是。

短视频彻底火爆的一年。

大衣哥同村的人发现,只要发布跟大衣哥有关的视频,播放量至少几万,有些甚至几百万的播放量。

有人突发奇想,直播朱之文会怎样?结果最早直播朱之文的那批人,已经靠着直播收入,买上了 汽车 ,还有人把账号卖了,赚了60万元。

一些人更是踹开他们家的大门,砸板凳,摔东西,等到朱之文出来后,许多人又争抢着上去合照,朱之文只能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村里还打算靠朱之文发展 旅游 业。

把他家做成景点,把他本人做成地标,吸引游客...

有媒体采访过当地村民,从他们嘴中可以得知,这些人都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只为了接近大衣哥,想从他身上获取流量以此变现。

一下是网友的热评。

朱之文为什么不报警?为什么还是要住在这里?不解。

我一直以为山东人豪迈,爽气。看到大衣哥的邻居我动摇了认识。

报警,把那群借钱的告了,现在正常情况下借钱都要不回来,更何况这种情况来借钱,这哪是借啊,明明就是生抢。

村里应该出面维护大衣哥一家的公道。

看看人家祁隆,在菏泽买套房子,多心静。

大衣哥不要一再忍让,拿起法律武器,借钱就让他们还

大衣哥太仁义、在意名气了、太老实了,唉!

一句话他不要让那些人来拍视频不就行了吗?问什么非要让他们拍呢?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他们是鱼水情分,互相利用,炒作难道不是村民的功劳吗?

这就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啊!”

朱之文搬出来吧,我一个打工的就搬出来了,我们村的人可好了,过年回老家过年,平时都不回去,也不种地了,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