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筷子兄弟的微电影《老男孩》和许多作品,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请陈述你的观点。附:带点类似的。
我不知道楼主所说的学习是什么意思,是指学习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还是筷子兄弟其他值得称赞的地方。
下面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筷子兄弟的时机恰到好处,这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处女作《艺伎回忆录》推出的时机上。
为什么这么说?《艺伎回忆录》出版了多久?大概在2007年5月。当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困难(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前仅十个月),原因是国内投资环境恶化和产能过剩。然后当经济条件变得更糟,人们的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转向精神安慰。什么样的东西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那就是娱乐。于是,在一种大趋势下,《筷子兄弟》这种喜剧性、生动性、寓意深刻的文化作品应运而生。在经济萧条时期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作品自然能受到追捧。例如,美国微笑天使邓波儿在美国经济危机中成名,卓别林的代表作《摩登时代》也在此时诞生。可见筷子兄弟的大火是大势所趋。
筷子兄弟善于引导人们的情绪。
这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筷子兄弟的作品大多回忆青春,总结人生感悟。这与第一点具有相同的效果。正如我提到的,当经济环境恶化时,人们开始感到无所事事,思考人们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并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这是他们平时不会想到的。所以筷子兄弟把大众的情绪表达出来,大声喊出来。当人们意识到筷子兄弟所表达的正是他们所想的(或者筷子兄弟为他们所想)时,他们自然会受到追捧。此外,筷子兄弟针对的人群也值得探究。这里就不赘述了。
3.筷子兄弟点燃并引导公众情绪
这里就不赘述了,因为打字太累了。如果你得到额外的分数,你可以再追上去。最主要的一点是,他们通过发布感人的信息赢得了公众的关注,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火。说得好听点,贩卖怜悯赢得了我们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