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字致青春影评
严格来说,致青春是两个人的工作。导演赵薇的乐观、活泼、小淘气的心理,造就了影片的青春剧;编剧李强的细腻和敏锐完成了影片的心理剧。当今高度社会化的大学校园,过早地培养了很多“成熟”的学生。但在90年代,校园墙还是一道防线。《致青春》花了很大篇幅来表现离开后的崩溃感。但是,青春和余烬的热度,都在催促着人们朝着理想的方向奔跑。
看完电影的后半部分,最大的感受就是青春是激烈表达感情的最好时机,而这种激情燃烧起来之后,心里就不会再泛起涟漪——看看郑伟是怎么对待回来再找她的陈的,看看韩庚饰演的是怎么对待追求者的。
赵又廷和韩庚,一个是因为贫穷卑微而自卑,一个是因为看到自己的父亲爱上了郑伟的母亲而在心理上蒙上阴影。青春的两端,前面是童年无法承受的重量,后面是中年无法面对的尴尬。只有青春,只有那份没心没肺,敢爱敢恨的青春,才是人生最热情的岁月。但是青春就像篝火。它燃烧得越剧烈,就越快变成灰烬。所以用“终将逝去”来形容青春更为恰当。
按照目前电影市场最流行的喜剧元素来看,《致青春》是相当多的,甚至在时间感的营造、戏剧冲突的设定、角色表演的完成等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不错的水平。如果你想在电影院里获得笑声,《致青春》不会让你失望。由饰演的陈,呆头呆脑严肃的外表和孩子气的言行,造就了一个与众不同感极强的“笑果”;《午夜梦回》做客电台主持人韩红,是一个让人笑到肚子疼的“鸡蛋”;男生宿舍的趣闻让人明白...
《致青春》完全可以走“泰国”式的喜剧狂欢,将喜剧进行到底,最后有一个好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似乎更符合观众的期待。但这部电影仍然试图呈现社会的切面。在后来的剧情中,致青春放弃了逗观众笑,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以及情感对人的重要性。郑伟以啤酒祭奠阮菀,陈晓以回归救赎心灵,林箐试图找回爱的能力,朱小北以遗忘告别过去...他们收获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不能用成败来形容。人生的道理就是这样,在残酷中奢侈地品尝一点点甜蜜。
致青春对重磅部分的把握,并不会影响到那些只是来看电影找乐子的观众的心情。“饮水如鱼,冷暖自知”,那些满心欢喜的人,通过这部电影会感到幸福;那些曾经心里有刺的人,也会得到一些安慰。这部电影在角色的情感转变上过于仓促。在角色和场景的分配上,后半部分也有些吝啬删减,但作为赵薇执导的首部作品,可以用最简单的四个字来评价:超出预期。作者:韩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