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守株待兔教学案例
1. 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以及一些新词,会认“揠”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寓意. 教学重难点:体悟寓意 教具准备:词卡、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寓言”,齐读,能说说你了解的寓言是怎样的吗? 小结:“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 2、再出示“两则”,齐读“寓言两则”,说说“寓言两则”是什么意思? 3、这节课上,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寓言.这个成语就是第一则寓言的题目. (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点明“揠”“长”的读音] 二、学习寓言,体悟寓意. 1、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①指名4人各读一小节 ②完成填空 出示:宋国有个农夫,因为巴望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③小结完成板书(起因、经过、结果)(巴望、拔苗、枯死) 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 现在,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特别是先说说“揠”的意思. 3、精读体悟,认识道理. ①过渡:但这只是成语字面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看,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说说(出示:读了课文,我觉得这个农夫很.) ②交流汇报,朗读体悟. A、[很心急]出示第一自然段 结合回答,扣住“巴望”,理解意思. 指导朗读,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农夫焦急的心情呢? 指名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农夫怎样?仿佛还听到他在说什么? 齐读 B、[很辛苦]出示第二自然段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结合回答: 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辛苦. 扣住“一直”,感受“没休息”,体会累. 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累,体会辛苦. 指导朗读:这次除了要读好上面这些词,还要边读边想象农夫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读出农夫的辛苦,筋疲力尽.先自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C、[很开心]出示第三自然段 谁先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你从哪个词体会到农夫的开心?理解“兴致勃勃”,说说意思相近的词. 指导朗读. 第一步:指导看图 第二步:想象农夫说话时的动作、表情 第三步:指名赛读 第四步:一起边做动作边读 D、[很可怜] 结合前后文说说 E、[好愚蠢] 根据回答,追问为什么说他傻?他傻在哪里? 扣住关键词,体悟道理. “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其实禾苗在不在长?怎样长?(板书:生长规律) 可农夫恨不得禾苗每天能长多少?(板书:急于求成) 结果禾苗全枯死了,就是把——(板书:事情弄糟) 把板书连起来说一段通顺完整的话. 小故事学完了,大道理也不知不觉被你们悟出来了. 小结提炼:农夫的可怜就在于他不懂得这个道理,结果是一切的辛劳化成了泡影,空欢喜了一场.真是“急于求成”,反而“事得其反”. (出示:假如你是农夫的邻居,你会怎样用这个道理来劝他?假如你是农夫的儿子,你知道父亲犯了什么错误吗?)让学生任意挑选一个说说. 揭示寓言:是啊,不仅仅是禾苗的生长规律不能违背,所有事物的发展规律都不能违背,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最深刻的道理.[出示寓意]指名读,齐读. 现在,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刻的理解吗?它让你联想到了哪些言简意概又意思相符的词语? (出示:急于求成、事与愿违、违背规律、欲速则不达) 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揠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呢? 三、回归整体,练习自述. 农夫后来后悔极了,他要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希望大家别学他那样做傻事. (学生练习:《“农夫”的自述》) 四、推荐读物,指导写字. 1、寓言虽然短小,却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多读寓言,学会思考,会让人变得更加聪明.(推荐读物) 2、指导写字 ①观察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 ②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2. 守株待兔 事例在我军历史上,有不少指挥员在作战中成功地运用过“守株待兔”战术,其中,抗日战争初期刘伯承同志指挥的七亘村重叠伏击战是当中最精彩的一例。19 37年10月26日,日寇向我山西境内的娘子关方向进犯,在河北与山西交界的七亘村被刘伯承指挥的129师打了个伏击战,死伤300多人,落荒而逃。第一次伏击胜利后,刘伯承思虑再三:“用兵不复”是中国古代兵法中的重要原则,即一个指挥员不会在相同的地方用同样的战法对付同一个敌人,而谙熟此法的日军指挥员一定会陷入“八路军不会再在七亘村打伏击”的惯性思维。于是,刘伯承决定反兵法之常道,在七亘村“守株待兔”,布下重兵再打一次伏击。果然不出所料, 10月28日,日军又进入七亘村地段,就在他们大摇大摆地走过第一次挨打的地方才100米远,就被我军又一次痛击,损失惨重,伤亡100多人后狼狈逃窜。战后,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赞此役是“用兵的典范”。
三国时的合肥战争——满宠守株待兔斩吴兵
由于合肥一再遭到孙吴的围攻。魏青龙元年(公元233年),魏征东将军满宠上疏魏明帝,曰:“合肥城南临江湖,北远寿春”,吴军北上围城,“得据水为势”;而魏“官兵救之,当先破大军,然后围乃得解”;敌军来攻“甚易”,而“兵往救之甚难”。为此,满宠建议:“移城内之兵于城外”,在合肥城西三十里“有奇险可依”,可于此另筑新城,引诱吴军远离水道而趋平地,便于“掎其归路”,克敌制胜。当时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认为自动撤出合肥,城“未攻而自拔”,是“示天下以弱”。满宠申述曰:主动“移城却内”,并非示弱,虚虚实实,正合兵家之“诡道”。经魏明帝许可后,满宠等即赶筑合肥新城。不久,新城即告竣工。
新城建成后二十年间,吴军屡次围攻均无功而返。公元233年,新城甫成,孙权即发兵进围。满宠得报,对诸将曰:“孙权今知我移城,必然在兵士中发自大之言。今大举前来,势欲功在必得,虽不敢贸然进攻,必当上岸耀兵。”于是,满宠派遣6000步骑埋伏于淝水隐蔽处“守株待兔”。恰如所料,孙吴果然上岸炫耀兵威。
这时,魏军伏兵突然杀出,孙吴军队措手不及。由于远离水道,吴军不敢贸然下船进攻,耀兵受挫后即撤退。满宠创造了一个出奇制胜的战例。
3. 《守株待兔》古文阅读答案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提示]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韩非子》
[简译]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注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走——跑,逃跑。
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冀——希望。
而身为宋国笑——然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因释其耒而守株——因此放下他手中的农具并且看着木桩。
4. 文言文守株待兔译文:宋国有个人在耕田.他的田里有个树墩子,一只兔子跑过来撞在树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他于是干脆放下农具守在树墩旁边,希望再拣到一只兔子.根本不可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反倒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1\触:撞\碰.
2\农夫的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这类人犯了一个最严重\违背常理的错误----把偶然,当必然.就故事而言,兔子撞死在树墩,无论有多少原因,或者被猎人追杀\或者是患病而自杀等,但都是一个偶然的遇到,这种事只可遇不可求.如果硬要象故事中的农夫那样放下正事不做,坐在那傻等,从而坐收渔利,幻想不劳而获,好事\吃的\穿的\用的\金银财宝自己送上门来,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有,说不定是陷落在等你呢?
5. 《守株待兔》文言文,从中得到的感悟启示
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
主要批评
不劳而获的人,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把偶然的事件当成必然性的事件是十分愚蠢的。主要是讽刺那些不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却想有回报的人。同时也说明当时政策的腐败,讽刺官员的愚笨。
揭示道理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