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恋歌的延伸阅读
多彩织成旅游美——《贵州恋歌》的旅游美赏析 文/王强
纵观贵州六百年诗歌史,歌咏贵州山水风光、人文风情的作品蔚为大观,其中不乏名篇。但至于今,影响力最大、传播范围最广、受众效果最深、最引起省内外广大听众***鸣的,当属清风创作的《贵州恋歌》。
本文试运用贵州大学陈昌茂先生所创建的旅游美学基础理论,从旅游美学视觉对歌词的艺术成就进行审美分析。我认为该歌词之所以成为贵州诗歌创作的一座里程碑,除了作者饱满的创作激情之外,“按美的规律来塑造”是其成功的秘诀。
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一次旅游活动过程由前过程、过程、后过程三部分构成,表现为五个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憇游—忆游组成的逻辑结构。前过程是对旅游标示物的认知,激发出旅游动机的过程—愿游;过程是游览过程,表现行游、居游、憩游;后过程是游览活动完成后游客对旅游的回忆—忆游。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因某一节点客体形象的冲击而创生的直觉形象是一种美感经验,是旅游生活的最高体验,具有神话诗性、抒情诗性、畅爽诗性、狂欢诗性、梦幻诗性的特征。
《贵州恋歌》是旅游美创生的表现,是旅游美美感经验的表达,因而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
一、愿游:神话诗性与《贵州恋歌》
旅游美及美感发生是以旅游过程的活动为基础的。愿游活动创生出来的一种美或美感经验表现为神话诗性。
什么是神话?马克思阐释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因此,神话它往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在愿游活动中,游客大脑中的“现实”是经历了偏离呈现的一种格外的“超现实”图景,一种用想像和借助想像形成的神话图境,令人向往。由于从原型到“超现实”的过程与神话形成的过程极为相似,游客用想像和借助想像把握旅游地,是在自己的头脑里构建了一个神话。 我曾把你的容貌遐想,还是惊叹你这般漂亮。
我曾把你的风情神往,还是钦佩你如此豪放。 《贵州恋歌》的第一部分逻辑地进入了旅游五节点中的第一节点:愿游。
“我曾把你的容貌遐想;我曾把你的风情神往。”歌词的开篇与旅游动机的产生为同一逻辑起点,“遐想”、“神往”就是作者借助于幻想和想象把握目的地“贵州”, 在自己的头脑里构建了一个贵州神话。这一神话激发了作者对贵州的想象,创生了旅游美中愿游活动的美感经验——神话诗性。令人出其不意的是,作者没有直接描述这一审美经验,而是将来到贵州以后的感受以想象中的神话进行对比,认为现实比想象更“漂亮”,更“豪放”。这是该歌词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使用巧妙的艺术手法,因而一开篇就从想象和事实两个层面深深的抓住了听众(读者)。
歌词引起的是一种指向旅游地的想象旅游活动,形成了旅游愿游神话诗性的表现形式——神话图境。它对异地生活作夸张的想象和憧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象境。
二、行游:抒情诗性与《贵州恋歌》
行游就是指旅游活动中游客在旅游景区的游览观赏活动,就是我们常说的“观光”——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交流,这种交流创生的美感经验我们称为抒情诗性。 撩开你那神秘的面纱,禁不住我心荡漾。
青山秀水画中来,四季如春气候爽。 《贵州恋歌》的第二部分逻辑地进入了旅游五节点中的第二节点:行游。
作者在贵州的景观中行游,成为山水诗人。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真正的诗人并无须从外在事物出发,满怀热情的去叙述它,也无须用其他真实环境和机缘去激发他的情感。他自己就是一个主体的完满自足的世界,所以无论是作诗的推动力还是诗的内容都可从他自己身上去找,不越出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情景,情况,事件和情欲的范围。”
作者是一位真正的诗人,借助于贵州神奇的山水、神奇的民风民俗,更激发了作者蓬勃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创作力。客体景观一层层展现深度的同时,作者的美感经验也一层层得到表达,两者统一为一体,呈现出景生情,情生境,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情境。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豁达、志在天下的人生态度。
歌词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审美活动,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通过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咏物寓情、直抒胸臆、融情于事和融情于理等抒情方式达到了与贵州的情景交融,这种情感移到对象之上,于是便产生了“触景生情”的抒情诗性。
三、居游:畅爽诗性与《贵州恋歌》
居游(HOME STAY),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度假游,它希望通过旅游度假深度体验旅游地的生活。简单说,就是在旅游地租房住下来,再四处漫游,细细感受当地文化,充分享受浪漫生活。我们把居游旅游活动创生的旅游美美感经验称为“畅爽诗性”。 扑进你那淳朴的胸怀,禁不住我心发烫。
奇风异俗动魂魄,笙歌鼓舞入梦乡。 《贵州恋歌》的第三部分逻辑地进入了旅游五节点中的第三节点:居游。
《贵州恋歌》对居游的美感经验,与孔子“游于艺”相吻合:“奇风”、“异俗”、“笙歌”、“鼓舞”,神奇的贵州人文文化让作者恋恋不舍,居住下来“入梦乡”。这种美感经验除了一般的畅爽诗性外,更表现了作者对于贵州文化的情有独钟,因而歌词不仅表现了贵州文化的特征,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贵州文化的热情,因而对读者(听众)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
王昌龄《诗格》:“诗有三境:一曰物镜,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参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像,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居游是旅游生活的最高也是核心的部分,它充分体现了另一种生活的意境。
居游是生活在一种浪漫的诗情画意中,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世界。轻松、自由、惬意、快乐、幸福、自豪、自信、自得、自乐,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空间的生活。
四、憩游:狂欢诗性与《贵州恋歌》
憩游是指参与某种具体的特色文化活动,往往是宗教、艺术、体育、习俗为主体的专项旅游活动的总称。它把人们带入了一种陶醉的状态,进入了一种高峰体验,暂时地失去了自己,进入了一种迷狂的的状态。
用“憩游”来对“专项旅游活动”进行概括,在于“憩”即舌头、身体、心灵的组合,三者都进入了“休息状态”,即进入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 大森林瀑布群,让人痴迷激扬。
拦路酒送客礼,让人沉醉欢畅。 《贵州恋歌》的第四部分逻辑地进入了旅游五节点中的第四节点:憩游。
“狂欢诗性”源于对狂欢文化的理解。
狂欢是人类生活中具有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狂欢活动。西方狂欢文化:狂欢节。 很多国家都有传统的狂欢节节日,彩车游行、化妆舞会、假面具和宴会是狂欢节的特有特色,各国的狂欢节都各有特色,但总的来说,都豪放的纵酒作乐,最负盛名的要数巴西狂欢节。
中国文化中的狂欢现象保留至今的有民间社火和迎神赛会,其中的传统活动和民俗表演,同世界性的狂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迎神赛会最早的源头可追溯到远古的 “大傩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载歌载舞的祭祀礼仪,逐渐变化为迎神、敬香等不同主题、内容的活动。
贵州生活着17个世居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节庆文化,形成了一个个“文化空间”,它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又是举行旅游专项活动的场所。同时,贵州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等构成了独特的旅游风景区,因为这些自然景区中往往保持着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与自然景观结构性的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地。文化空间与旅游景区形成了多样性的旅游审美场,吸引着中外广大游客。进入这些文化空间和旅游景区,客人就像进入“磁场”一般,进入了一种狂欢化的迷狂状态——审美高峰体验——“痴迷”、“激扬”、“沉醉”、“欢畅”。
《贵州恋歌》中的歌词表现了憩游活动的狂欢诗性。
狂欢是一种迷狂状态,由于某种具体的活动,往往是宗教、艺术、体育、习俗等活动把人们带入了一种陶醉的状态,进入了一种高峰体验,暂时地失去了自己,进入了一种迷狂的状态,由此形成了狂欢诗性。
五、忆游:梦幻诗性与《贵州恋歌》
忆游是游览活动完成后游客对旅游的回忆。忆游旅游美及美感发生是以回忆活动为基础的----在回忆中旅游美重新呈现出来。我们把忆游活动创生的旅游美美感经验称为“梦幻诗性”。 贵州,一个美丽的地方,藏在深闺的地方。只要看上一眼,就会永远不忘。
贵州,一个多情的地方,一见钟情的地方。只要牵手一回,就会记在心上。 《贵州恋歌》的第五部分逻辑地进入了旅游五节点中的第五节点:忆游。
忆游是一种有意回忆。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有意回忆是有回忆任务、自觉追忆以往经验的回忆,其目的是要根据当前需要而回忆起特定的记忆内容。忆游有时表现为追忆,追忆是一种特殊的回忆,它是需要意志努力和克服一定困难的回忆。回忆产生回忆镜像:保存在大脑中的记忆信息会在回忆中构成模糊又清晰、真实又虚幻的时空镜像,这就原型的梦幻改装过程。人的旅游梦幻形式多种多样,是因为人的旅游生活信息多种多样。回忆产生的镜像是“梦幻诗性”生成的心理机制。
对于少数具有艺术表现能力的游客来说,旅游美可以通过艺术形式,如文学、绘画、摄影、电影等形式的艺术美表现出来。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旅游美已经被封存在人的大脑皮层的“梦幻觉”里了,它以休眠方式对人产生影响。如有必要,如某些需要,休眠方式的旅游美又可以“playback”---梦幻诗性又呈现出来了。
忆游是人们在头脑中把旅游活动重新呈现出来的回忆活动。旅游美是游人在游历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感经验,它存在于记忆之中,并能通过回忆重现出来。封存于人的大脑皮层的“梦幻觉”里的旅游美,由于回忆的发生机制,在忆游中“playback”。但是,“playback”出来的直觉形象与旅游活动中发生的直觉形象是不同的,它超越了时空,“象做梦一样”,故我们名之为“梦幻诗性”。
忆游是人们在头脑中把旅游活动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忆游由于“回忆”的发生机制而表现为虚拟时空梦幻诗性。
歌曲的最后既是一种梦幻时空,更是一种记忆再现,一段美好的回忆,想想都让人感觉甜蜜和温馨。
《贵州恋歌》证实了旅游活动创生旅游美,只有“按美的规律来塑造”,才能创作出既有很高艺术价值,又有时代生活气息并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贵州恋歌》的旅游美美感经验表现 文/王强
(原文刊载《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2年第16期)
摘要:旅游诗歌是旅游文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创作应遵循旅游活动创生旅游美的规律来创作才能获得成功。贵州恋歌是贵州旅游歌词的代表性经典作品,它所以创作成功就在于遵循了“按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一创作法则,表现了旅游审美的美感经验。
关键词:神话诗性、抒情诗性、畅爽诗性、狂欢诗性、梦幻诗性
纵观贵州六百年诗歌史,歌咏贵州山水风光、人文风情的作品蔚为大观,其中不乏名篇。但至于今,影响力最大、传播范围最广、受众效果最深、最引起省内外广大听众***鸣的,当属清风创作的《贵州恋歌》①。
本文试运用贵州大学陈昌茂先生所创建的旅游美学基本理论②,从旅游美学视觉对歌词的艺术成就进行审美分析。我认为该歌词之所以成为贵州诗歌创作的一座里程碑,除了作者饱满的创作激情之外,“按美的规律来塑造”是其成功的秘诀。
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一次旅游活动过程由前过程、过程、后过程三部分构成,表现为五个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憇游—忆游组成的逻辑结构。前过程是对旅游标示物的认知,激发出旅游动机的过程—愿游;过程是游览过程,表现行游、居游、憩游;后过程是游览活动完成后游客对旅游的回忆—忆游。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因某一节点客体形象的冲击而创生的直觉形象是一种美感经验,是旅游生活的最高体验,具有神话诗性、抒情诗性、畅爽诗性、狂欢诗性、梦幻诗性的特征。
《贵州恋歌》是旅游美创生的表现,是旅游美美感经验的表达,因而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
一、愿游:神话诗性与《贵州恋歌》
旅游美及美感发生是以旅游过程的活动为基础的。愿游活动创生出来的一种美或美感经验表现为神话诗性。
什么是神话?马克思阐释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因此,神话它往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在愿游活动中,游客大脑中的“现实”是经历了偏离呈现的一种格外的“超现实”图景,一种用想像和借助想像形成的神话图境,令人向往。由于从原型到“超现实”的过程与神话形成的过程极为相似,游客用想像和借助想像把握旅游地,是在自己的头脑里构建了一个神话。
我曾把你的容貌遐想,还是惊叹你这般漂亮。
我曾把你的风情神往,还是钦佩你如此豪放。
《贵州恋歌》的第一部分逻辑地进入了旅游五节点中的第一节点:愿游。
“我曾把你的容貌遐想;我曾把你的风情神往。”歌词的开篇与旅游动机的产生为同一逻辑起点,“遐想”、“神往”就是作者借助于幻想和想象把握目的地“贵州”,在自己的头脑里构建了一个贵州神话。这一神话激发了作者对贵州的想象,创生了旅游美中愿游活动的美感经验——神话诗性。令人出其不意的是,作者没有直接描述这一审美经验,而是将来到贵州以后的感受以想象中的神话进行对比,认为现实比想象更“漂亮”,更“豪放”。这是该歌词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使用巧妙的艺术手法,因而一开篇就从想象和事实两个层面深深的抓住了听众。
歌词引起的是一种指向旅游地的想象旅游活动,形成了旅游愿游神话诗性的表现形式——神话图境。它对异地生活作夸张的想象和憧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象境。
二、行游:抒情诗性与《贵州恋歌》
行游就是指旅游活动中游客在旅游景区的游览观赏活动,就是我们常说的“观光”——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交流,这种交流创生的美感经验我们称为抒情诗性。
撩开你那神秘的面纱,禁不住我心荡漾。
青山秀水画中来,四季如春气候爽。
《贵州恋歌》的第二部分逻辑地进入了旅游五节点中的第二节点:行游。
作者在贵州的景观中行游,成为山水诗人。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真正的诗人并无须从外在事物出发,满怀热情的去叙述它,也无须用其他真实环境和机缘去激发他的情感。他自己就是一个主体的完满自足的世界,所以无论是作诗的推动力还是诗的内容都可从他自己身上去找,不越出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情景,情况,事件和情欲的范围。
作者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但借助于贵州神奇的山水、神奇的民风民俗,更激发了作者蓬勃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创作力。客体景观一层层展现深度的同时,作者的美感经验也一层层得到表达,两者统一为一体,呈现出景生情,情生境,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情境。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豁达、志在天下的人生态度。
歌词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审美活动,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通过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咏物寓情、直抒胸臆、融情于事和融情于理等抒情方式达到了与贵州的情景交融,这种情感移到对象之上,于是便产生了“触景生情”的抒情诗性。
三、居游:畅爽诗性与《贵州恋歌》
居游(HOME STAY),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度假游,它希望通过旅游度假深度体验旅游地的生活。简单说,就是在旅游地租房住下来,再四处漫游,细细感受当地文化,充分享受浪漫生活。我们把居游旅游活动创生的旅游美美感经验称为“畅爽诗性”。
扑进你那淳朴的胸怀,禁不住我心发烫
奇风异俗动魂魄,笙歌鼓舞入梦乡。
《贵州恋歌》的第三部分逻辑地进入了旅游五节点中的第三节点:居游。
《贵州恋歌》对居游的美感经验,与孔子“游于艺”相吻合:“奇风”、“异俗”、“笙歌”、“鼓舞”,神奇的贵州人文文化让作者恋恋不舍,居住下来“入梦乡”。这种美感经验除了一般的畅爽诗性外,更表现了作者对于贵州文化的情有独钟,因而歌词不仅表现了贵州文化的特征,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贵州文化的热情,因而对读者(听众)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
王昌龄《诗格》:诗的意境,亦张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居游是生活在一种浪漫的诗情画意中,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世界。轻松、自由、惬意、快乐、幸福、自豪、自信、自得、自乐,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空间的生活。
四、憩游:狂欢诗性与《贵州恋歌》
憩游是指参与某种具体的特色文化活动,往往是宗教、艺术、体育、习俗为主体的专项旅游活动的总称。它把人们带入了一种陶醉的状态,进入了一种高峰体验,暂时地失去了自己,进入了一种迷狂的的状态。
用“憩游”来对“专项旅游活动”进行概括,在于“憩”即舌头、身体、心灵的组合,三者都进入了“休息状态”,即进入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
大森林瀑布群,让人痴迷激扬。
拦路酒送客礼,让人沉醉欢畅。
《贵州恋歌》的第四部分逻辑地进入了旅游五节点中的第四节点:憩游。
贵州生活着17个世居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节庆文化,形成了一个个“文化空间”,它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又是举行旅游专项活动的场所。文化空间与旅游景区形成了多样性的旅游审美场,吸引着中外广大游客。进入这些文化空间和旅游景区,客人就像进入“磁场”一般,进入了一种狂欢化的迷狂状态——审美高峰体验——“痴迷”、“激扬”、“沉醉”、“欢畅”。
五、忆游:梦幻诗性与《贵州恋歌》
忆游是游览活动完成后游客对旅游的回忆。忆游旅游美及美感发生是以回忆活动为基础的----在回忆中旅游美重新呈现出来。我们把忆游活动创生的旅游美美感经验称为“梦幻诗性”。
贵州,一个美丽的地方,藏在深闺的地方。只要看上一眼,就会永远不忘。
贵州,一个多情的地方,一见钟情的地方。只要牵手一回,就会记在心上。
《贵州恋歌》的第五部分逻辑地进入了旅游五节点中的第五节点:忆游。
歌曲的最后既是一种梦幻时空,更是一种记忆再现,一段美好的回忆,想想都让人感觉甜蜜和温馨。
《贵州恋歌》证实了旅游活动创生旅游美,只有“按美的规律来塑造”,才能创作出既有很高艺术价值,又有时代生活气息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注释:
①《贵州恋歌》:清风作词。全文为:我曾把你的容貌遐想, 还是惊叹你这般漂亮,撩开你那神秘的面纱, 禁不住我心荡漾, 青山秀水画中来, 四季如春气候爽, 大森林瀑布群, 让人痴迷激荡,贵州,一个美丽的地方, 藏在深闺的地方, 贵州,一个美丽的地方, 只要看上一眼, 就会永远不忘。我曾把你的风情神往, 还是钦佩你如此豪放,朴进你那淳朴的胸怀, 禁不住我心发烫,奇风异俗动魂魄,笙歌鼓舞入梦乡,拦路酒送客礼, 让人沉醉欢畅, 贵州,一个多情的地方, 一见钟情的地方, 贵州,一个多情的地方, 只要牵手一回, 就会记在心上,心上。
②陈昌茂(1965.4—),男,贵州省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中***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决策咨询专家、贵州大学区域文化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旅游美学、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以来,致力于旅游美学学科的新构建,主要作品有:《历史文化;旅游审美与旅游开发》、《旅游美学理论体系的重新构建》、《论旅游美的美感经验》、《论旅游美的审美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