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师好》评论
电影《老师好》评论1昨天下班没事,一个人去看《老师好》。很早就想去看电影了,但是总是因为各种事情耽误。可能我有点害怕一个人去看电影吧。昨天终于把想法变成了行动,没想到这还是第一次和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单独看电影。真的是出乎意料。
和学生一起看《好老师》没有错,但是小的时候难免会有轩然大波,旁边的小姑娘说:“作文高是什么意思?”吹走了剧组辛辛苦苦营造的时间感,无法入戏,只能以客观身份游走于戏外。
写影评也是临时决定,不是因为我想写,也不是因为我文笔好。反而因为太久没写文章,不知道怎么写了。突然意识到这一点让我心里一惊。可惜我努力学习了20年学到的东西,就这么容易忘记。所以,就算写不出来,就算心里什么都没有,就算绞尽脑汁,也要记录点什么。
如果要给这部电影打分,我会给85分。原因如下:
第一,影片中的人物都是正面形象。于谦饰演的老师是地区优秀教师,每年都有优秀标准表彰。他骑的自行车,用的水杯,都是教书育人的回报。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中国优秀教师的代表。除了这些标签化的名字和标志性的奖项,这位老师还是一位行动上的标准化好老师。在课堂上,严肃教学对学生的仪表和着装、课堂纪律和行为方式都有严格的要求,不允许学生做任何标新立异的事情。生活中,一个学生患脑瘤,他捐出一个月的工资;学生自我放纵,他只是冲向二愣子去拉从酒桌上溜回来的学生;学生在高考前花时间辅导其他学生。为了节省学生的时间,他不厌其烦地开设了免费补习班,并因此被停课。这样的老师可以说是全心全意为学生献身的。至于这些学生,有的调皮捣蛋,有的无知爱耍小聪明,有的早熟不遵守校规校纪,有的青春年少,目中无人。但经过老师的悉心教导,并没有出现兄弟撕破脸、为生活而战、为爱情而堕胎等那种萎靡不振、负面版的青春事件,体现了听话的孩子可以教的思想。所以学生和老师都是正面人物,是国内青春片中不可多得的正面教育片。
第二,故事情节紧凑。以老师的自行车为线索,一是学生为了报复老师没收他们的非法物品而破坏自行车,给老师一个下马威;然后他因为被老师误解怨恨,把自行车毁了两次;然后他主动修自行车感谢老师;最后,我主动帮忙寻找丢失的自行车,因为我理解老师的苦心。学生生病、入团、迷路、老师办补习班、学校办艺术节等一系列校园事件,让师生矛盾从激化、高潮转向相互理解、逐渐和解,情感转向事件发展,自然顺畅。虽然都是平淡无奇的青春故事,没有什么新意,但正因为如此,它们才是真实的,有一种深深扎根于平淡中的力量,这大概就是所谓最能触动人心的普通事件吧。
第三,喜剧效果加分增色。在电影的开头,当老师和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相遇时,他们非常紧张。然后老师说当地派出所所长是自己的姐夫,上课不能说的理由各有各的地方讲,前面还是那种严谨的教书育人的作风。突然这里来了一段流利的相声,老师的形象从严肃变成了生动可爱,让人忍俊不禁。后来班里的鬼子为了入团去老师家拍他马屁,却被误认为是报复家人。在老师的慌乱中,他不忘圣贤的教育:比妻儿还惨,一边拿着扫帚当武器,一边屈服,最后闭上眼睛,拿着扫帚手舞足蹈,败坏了正经君子的形象。原来老师也是个普通人,也会害怕和慌张。不禁生出这样的感慨,笑得让人动容。至于学生,一个喜欢武侠小说的戴眼镜男生的入团申请书,就足以让人捧腹大笑。这些笑话及时化解了影片中的紧张气氛,让人看电影时不忘受教,难能可贵。
影片虽然整体流畅完整,但并不完美,有两处让人觉得不尽如人意。第一位是学生生病。一个平时经营小生意,在同学中卖一些口红、青蛙眼镜、丝袜之类的小东西的学生,在校园外的一场“抢生意大战”中受伤,被带到了警察局。当老师深夜接他回去,请他去路边摊吃饭的时候,突然爆出他得了脑瘤,需要手术,让观众被突如其来的事件弄得有点措手不及,迅速的情绪暴击也来不及了。如果说这次事件只是众多校园小事件中的一个,没必要在上面泼墨,短时间的处理也不突兀,那么接下来的事件应该算是一把从天而降的利剑,又快又准,名副其实的“意外的麻烦”。成功帮老师去县委报仇雪恨的学霸被货车撞伤住院。他的生死未卜。那个对老师寄予最大希望的学生,背负着不仅是自己的理想,还有老师的梦想,错过了高考,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剧情的急转直下,扑朔迷离,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故事的整体效果。有人说,这样的处理,包括老师后来的离开,是表达对教育的批评。一个勤奋进取的女生,努力学习十几年,思想端正,学习成绩优秀,勇于为自己的理想和教师的理想奋斗,凭借自己的能力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这有什么不好?一位获得过各种教育教学奖项的老教师,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教书育人中。有哪些值得批判的地方?很混乱。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到了在学校看到的一部同类型的法国电影——《牛仔班的春天》,这也是一部让人笑中带泪,有情怀的优秀电影。《良师》相比本片,剧情变化更多,事件更多,线索更多,思路更重,更隐晦。而《牛仔班的春天》则简单直白得多,却能打动人心,这可能与影片中的音乐情节有关。毕竟“声入人心。”
《老师你好》是目前国内最适合师生观看的电影。能否凭借此片打开中国教育电影的新天地,有待观察。
电影《老师好2》的评论我还记得当年春节档在流浪地球播出的时候,一大堆评论铺天盖地,我很迷茫,直到去了电影院回头看那些评论才感觉到重点。
这一次《好老师》播出的时候,还是满满的评论。直到看完电影,我一个都没看。我试着写自己的感受,也许片面,也许肤浅,但我一定要写,因为这是一部从头哭到尾的电影。宝宝男和我不在一排,所以我没看到,不然又要笑话我了。
这部电影深深打动了我,因为它是如此真实。
诚然,我也觉得电影有些小缺点,比如蝴蝶,很美,寓意很好,但也有人刻意去做,比如静静的车祸,感觉在看一部韩国泡沫剧,比如罗小伊的结局,让我想起,比如关婷婷的转变太彻底,比如…
我不想标榜苗老师有多伟大,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对于我们班主任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是他放到艺术作品里,教育效果就被放大理想化了,而且我们很多班主任的教育程度也不一定比苗老师少,只是效果因人而异。
我觉得最真实的是关于苗老师的细节,一些比较人性化的细节——
比如电影开头,别人说自行车是县里的先进奖,苗老师认真纠正为“地区先进”。我立刻喜欢上了这个有些虚荣却真实可爱的角色;
比如选班长,既有能力强的关婷婷,又有气势强的罗小伊。苗老师武断地把班长定为他心目中的“好苗子”。这是一个老师,尤其是80年代的老师,有着明显的“偏心”特征,就像我们上中学的时候,成绩最好的同学占据了教室前几排的中间位置,而其他人没有脾气,现在和我们安排一个座位。对,下次考班级前三!“这也许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如此真实而痛苦!
比如去派出所捞出“暴利”学生后,坚持带东西的苗先生就是真实的。威胁姐夫“以后再也不要进我家”的老师是真实的,拿了东西头也不回的走上门说“晚上来我家吃饭”的老师也是真实的。
比如在小饭馆门口悄悄给以前的初中生上课时,苗老师说“那你不用复习了?回去!看你的书!”这个小小的想法真的感动了我。可是苗先生放不下矿大附中的孩子们,还是害怕悄悄的怀念这些老同学。他在家里给他们免费上课,这引起了我的钦佩。
比如苗老师的邻居在家里跑班补课,他在人家门口偷偷偷听。我猜他一定是不忍心举报,但不确定他是否存了自己跑班补课的意图。坐在黑暗中徘徊的,可能是真人。
比如苗老师在车祸平息,冤情澄清,校长奖励了一套房子之后,选择了离开。我心里很纳闷他在想什么,但又不敢揣测。或许是因为无法原谅自己把自行车借给了安静,导致了车祸?也许你无法面对静腿和房子所获得的纯真?也许你累了?.....嗯,不用猜了,因为如果是我,我可能会选择离开。
苗老师在开学第一天给学生们搪塞,让我感到很开心。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感觉像一个在警察局工作的姐夫的威望的门外汉,但他们仍然感到高兴。
现在不缺急于发现学生问题的老师,但敢于因为学生站在教室前面(蹲着或躺着)而惩罚学生的老师却少之又少,因为现在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成为一个高危职业。我们为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操心劳力,却因为一句恨铁不成钢的话和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经常被告到教育局,丢了工作,被打被捅,丢了性命。
所以不管家长,老师也不敢管,都在乞讨甚至跪着做教育。我们不知道没有惩罚的教育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如果你有头脑,你可以停下来。”希望我们的社会对规则还是有敬畏之心的。
那个为了在快要砸到自己头上的瓶子前不眨眼的苗老师是真实的,因为为了学生,我们老师真的愿意付出任何东西,包括生命。
清明节刚过,前天海淀区发生了地震。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汶川地震时照顾学生的老师们,让我热泪盈眶。还有那个推开学生被车碾过的女老师。那时候她肯定没想过自己的家庭,满脑子都是学生,学生,学生。
高中三年和老师斗智斗勇的那群孩子是真实的。是每个过了那个年纪的孩子心中的相遇,只不过电影里的道具是自行车,我们当年的道具是我们班主任的杯子;
和孩子们打架的老师也是真实存在的。现在我们在办公室经常说“跟天斗真好玩!”和人打架很好玩!“真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做一些‘逆天’的事情。明明孩子和家长都放弃了,我们却还在坚持;
明明孩子在十几年的教育中养成了一些坏习惯,我们却试图帮助他们改掉;很明显,孩子不喜欢阅读和旅行,但我们必须尽力让他们看到这个奇妙而美好的世界,然后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
这些年,我的目标是“做一个眼里有光、心里有爱、手里有尺子的班主任”“做一个业务精湛、有知识生成能力、有修养的数学老师”。
我爱我的三尺讲台,我爱我的班主任岗位,我爱我的教育,我更爱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