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对电影院的影响,它还能挺过去吗

2021年火热的春节档开局并未延续至今点燃市场。截止8月6日,暑期档产生电影票房58.41亿元。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获得275.71亿元票房,其中50%的电影票房是由档期影片贡献。这也意味着2021年电影票房对档期依赖严重,非档期时段电影票房惨淡。

分析人士称,叠加此次疫情影响,多地影院将暂停营业,暑期档或将提前结束,影视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

多地影院暂停营业“救市”影片《长津湖》延期上映

在记者走访的朝阳区某影院,下午7点左右,记者在影院门口只看到零星四五拨人前来影院观影,目测整体人数不超过15人,检票口也只有2位工作人员值班,检票口前也并未出现有排队观影的长龙,大家基本都在休息区的长椅上等待。

在电影院的餐饮前台只有一位服务人员在值班。在与这位服务人员交谈中,记者了解到,零星的观影人数对他们来说是常态,不过周末相对于工作日来观影的人数会多些,但他们值班的人数也没有超过两个人。

近期,因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波及全国多个省市地区,为严防疫情进一步扩散,南京、郑州等疫情高风险地区先后发布暂停影院、KTV等娱乐场所营业的通知。

电影院相关公司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因受疫情影响,公司院线扩张的速度也放缓了,除了原有签约的项目正常进行外,签约合作的影院方面的节奏已经放缓。

疫情的再次扩散,让“冰冷”的暑期档再次雪上加霜。

8月5日,博纳影业也发布了《长津湖》延期上映通知,原定于8月12日公映的电影《长津湖》将延期上映,新上映日期会待确定之后另行公布,各大影院也将对于已经购买预售票的观众,会妥善安排退票事宜。

对于《长津湖》的撤档事件,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理解。相关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称:“大制作的商业大片肯定是有很高的票房回收要求,因此出于此方面的考虑《长津湖》的撤档也是意料之中的。”

市场信心不足影片扎堆“档期”求生

成都的一位资深影迷王女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1年上半年因电影市场优质的电影数量不多,因此去电影院看电影的频率变低了,尤其是近期的暑期档更是激不起她的去影院观影的欲望。

“我还是一个比较喜欢去影院看电影的人,我看了下我的电影买票记录,疫情之前,2019年我看了差不多近20部电影,但今年上半年只看了三场电影。主要还是可看的电影不多吧”上述王女士如是说。

电影制作人王家乐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一位电影人,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我也只看了《怒火重案》这一部影片,主要原因还是对与导演陈木胜最后作品的关注。”

疫情反复多地影院按下暂停键 影视行业暑期再遇“冷”

此外,据记者采访身边的多位朋友,他们均表示今年看电影的次数不多,主要原因还是由于除春节档、清明、五一几个档期以外,普通档期内的影片质量不高,再是因为疫情因素影响,导致今年上半年整体的观影次数不多。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电影票房市场取得275.71亿元票房,已恢复至2019年上半年的89%。从整体票房来看,这或许是一个喜人的数据。但从票房的具体构成来看,2021年上半年票房的50%是由春节档、清明档、五一档等档期电影票房贡献的,而档期对票房的贡献占比在2019年上半年这一数据是30%。

记者注意到,2021年电影市场自5月之后票房表现均不理想,6月至7月整体票房为53.3亿元,只相当于2019年6月至7月票房的五成左右。

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今年上半年的电影市场很大特点就是,影片和票房向档期集中得厉害,非档期时段的影片不多,还有就是海外影片引进数量少。”

”疫情的不确定性,造成片方对市场信心不足。这也是为何上半年会出现档期影片相对集中、优质影片缺位的情况。因为档期相对有票房保障,而非档期时段票房无保证,在疫情之下,片方自然不敢贸然上片,更不用说是提供优质片源”。上述业内人士进而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此外,记者发现,不仅是《长津湖》撤档待上映,被市场看好的电影张艺谋的《狙击手》也迟迟未定档上映。原标题:疫情反复多地影院按下暂停键 影视行业暑期再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