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条橙》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一、《发条橙》/ 安东尼·伯吉斯

《发条橙》的作者安东尼·伯吉斯,早年在大学攻读文学,做过钢琴师,进过情报部门。?20世纪60年代,被诊断患脑瘤,从此隐居从事文学创作,后来发现脑瘤纯属误诊,但其文学创作一直延续。一生发表作品几十部,以《发条橙》最为著名、最具影响力。?他一直希望被看作是会写小说的音乐家,而非会作曲的小说家。

二、在聊到自己的作品《发条橙》的时候他这样说:

“拉赫马尼诺夫就常常抱怨,他的成名主要靠年少时写的升C小调前奏曲,而成熟期的作品却从不进入节目表。贝多芬创作G调小步舞曲是为了鄙视它,但孩童们却用它来上钢琴启蒙课。我不得不继续忍受《发条橙》的流传和意味着我对这本书拥有某种著作者的责任。”三、这本书在美国版最初发布的时候,被出版商删掉了最后一章节的内容。幸好,我购入的这本保留了全部二十一章节的内容,无任何删减。当我读完这最后一章节的内容的时候,我有些能够明白美国出版商当初想要截掉它的意图。但在我看来,完全是多此一举,这种行为确实改变了整本书带给读者的冲击力,而我更偏向作者的原版。

三、简单的说,在作者的第二十一章里,他笔下的“混蛋孩子们”长大了,厌倦了无谓的暴力。

1、因为在作者看来,这些行为是十几岁青年特有的:“他们能量精力充沛,必须通过砸电话亭、撬火车铁轨、偷窃并破坏汽车来发泄”,但青少年总有长大的一天,你不能指望他们一脸花白胡子的时候依然满口“Fxxk the world”。小流氓也会在某一个契机之下,幡然醒悟,顺其自然的接受生活,在青春的刺痛里逐渐痊愈。

2、一切颓废对于我来说性感又迷人,但我反而更喜欢作者原本的结尾,是因为它太真诚了,没有用力过猛而产生说教之嫌,而是建立在人生变迁的原则之上的艺术。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信懿V,了解更多有趣有料的育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