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货主拉苹果蕉被收千元过路费,原因是「过路费只免香蕉不免苹果蕉」?
7月5日,云南昆明,一名货主称拉了一车9吨的苹果蕉路过大营高速收费站时,收费站人员坚称是芭蕉不是香蕉,不能算绿通,收费1066元。货主王先生称,自己从广东一路到云南,其他省份都免费,只有大营站收费。对此,黄马高速监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文件只显示绿通产品是香蕉,严格按照文件执行。
大营收费站及中心工作人员所说的文件,指的是高速绿色通道执行的《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在这个目录上的农产品,可以享受高速通行费优惠。对照该目录发现,“热带及亚热带水果”大类中,列明了13个水果名称,其中有“香蕉”,但确实没有“苹果蕉”,收费站坚持收费,货主也没办法。
问题是,货主的质疑是成立的:第一,苹果蕉就是香蕉,它不是苹果,也不是苹果与香蕉的杂交,只是味道像苹果的香蕉而已,所以应该按照“香蕉”享受绿通产品的待遇。第二,从广东一路南下,其他省份都免费,唯独云南大营收费站收费,既然全国***享一个绿通产品目录,这个代价不能让货主承担。
对于第一个质疑,苹果蕉也是香蕉,但绿通产品目录上没有这三个字,那就要看收费站怎么解读文件,是一个字不差地抠字眼,没有“苹果蕉”三个字就得收费,还是按照常识去理解文件,苹果蕉既然是香蕉的一个品种,免费也没错。所以,同个文件在执行中自由度很大,这种不确定让货主叫苦连天。
至于货主的第二个质疑,其他省份都收,为何云南要收取?因为按照交通部的规定,各个省可以在全国版本《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之外增添品种,但高速优惠只限于本省范围。所以,苹果蕉可能在广东免费。当然,也可能是免费省份的收费站工作人员灵活处理,理解力没问题,实事求是地把苹果蕉当作香蕉。
苹果蕉只因为没写在绿通产品目录上,就遇到相互矛盾的文件执行情况,绝非个案。类似的例子是,核果类的“樱桃”有资格享受绿通,但“车厘子”却不行。交通部给出的网络释疑是:“车厘子”不是“樱桃”的别名。同个解释还说,菠萝的别称是凤梨,所以凤梨也可以享受绿通。
这样看来,针对绿通优惠的那个指定目录,理解和执行的弹性很大。它既可以被扩容,在特定省份和地区扩大品种,而交通部又会通过临时解释的形式,做一些变通。一个影响相当普遍的绿通产品目录,解释权完全在交通部门,而各地执行口径很不一致,这种弊端反复显现,应该到了设法统一解决的地步。
苹果蕉是亚热带农产品,种植地域是特定的,但市场流通往往覆盖全国。即使产地省份将其列入地方性的绿通目录,却会在流通中遭遇行政壁垒。除了苹果蕉,一个典型例子还有四川的藤椒,种植面积、产量和品质全国第一,但至今未能进入目录。地方名特优农产品与绿通目录之间的矛盾持续扩大。
现行的绿通产品目录颁行于12年前,受制于当时的农产品和交通惠农幅度,“入目”品类都不算多,遴选标准只从最大众化的角度去衡量,主观性很强,越来越不能满足农产品种植与流通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坚守目录就容易陷入本本主义,在新的大宗绿色农产品通行矛盾下无所作为。
即使坚守一个自相矛盾的绿通目录,收费站人员还说是“严格照文件执行”,这就不只是本本主义,还有点荒谬的意思。说白了,坚持认定“苹果蕉”不是“香蕉”,就是怕变通免费后,领导找麻烦,而领导又不愿意担责,固步自封。拘泥目录来收费也许最保险,但恰恰疏远了绿通的本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绿通产品目录的出发点就是扶持名特优新农产品,减少流通环节的成本,将国家优惠让利给市场和消费终端。苹果蕉不是香蕉,车厘子不是樱桃等种种收费站的纷争,已经证实现行绿通目录捉襟见肘,简单的名称列举法不敷使用,及时修订它,赋予它更科学、更清晰的指引,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苹果蕉不是香蕉,这是违背常识的认知,却在绿通目录那成为“真理”。这不是可以一笑了之的事情,一次收费超千元,相当昂贵,使得绿通目录远离“初心”,这才是值得严肃对待的民生大事。苹果蕉等非“入录”产品被排除在绿通之外,看似货主被“夹”在收费站,实际上是行政优化卡在了收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