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们的夏天的幕后制作
第一集(1955年):从1955年开始,直到石油危机爆发的十八年间,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保持了10%的年增长率,被称为“东洋奇迹”。这一年五月,通产省公布了“国民车构想”,即通过国家的补助,协助企业开发四人座、最高时速100公里、十万公里无大修且售价为25万日元的小轿车。这个方案最初并非正式发布,而是通产省干部没等省内组织同意,自行向记者透露的。那场有预谋的“泄密”,在舆论上大造声势,推动了国民车构想的实现。通产省干部之所以采取这种行动,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使然。二战结束后,日本一度被禁止生产乘用车。解禁后,为了发展经济,汽车界也以生产卡车等功能用车为优先,乘用车主要依赖进口。当时日本银行总裁甚至发表过“国产乘用车无用论”。在这种情况下,国民车构想受到了很大阻力。不但财经界不以为然,连汽车业界也缺少自信,以为战后日本技术人才流失,难以实现乘用车国产化。
第二集(1956~1958年):1957年6月,东京铁塔开始建设,次年10月建成,日本正式迎来了电视播送的时代。但是,当时一台售价25万日元的电视机对于大部分普通收入家庭来说还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在繁华的街头设置的一些电视机吸引了很多路人围观。为了能让一般家庭也能拥有电视机,通产省的官员们又开始了和企业一起指导策划进行大规模生产压缩价格的构想。当时,日本电视机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所以有意见认为应从欧美进口电视机产品。通产省则明确禁止时口外国电视机,以便培育日本国产电视机企业。而且为了便于大量生产适合日本家庭的十四寸电视机,通产省实施了打破企业限界、整合生产厂家的措施。电视机生产厂家从七八十家整合为三十家,从而提高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并为提供产、销、修理一条龙的整体服务打下基础。
第三集(1959年):1959年,日本皇太子大婚,平民出身的新娘让人们感到新的时代来临了。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的劳动力从地方涌入大都市。刚从初中毕业的年轻人们坐着专列到大都市集体就业。这被称为“黄金一代”,所谓“黄金”不仅是指年轻人有了更好的未来,也是指企业得到了大量便宜而肯拼命工作的劳动力。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出口业快速复苏,特别是纺织业。几年间,日本的廉价纺织品席卷美国市场,受到消费者疯抢,号称“一美元衬衫骚动”。日本对美国的衬衫出口是之前的20倍,引起了美国纺织业界和劳工组织的极大不满,美国政府要求日本对纺织品实行出口限制。同时,此事也有美国国内政治的背景,1960年美国大选,民主党的肯尼迪和***和党的尼克松都在争取南部诸州选票,而纺织业是这些地区的重要产业。
第四集(1959~1960年):1960年1月,岸信介首相访美,商谈新日美安保条约。为了让国会批准新条约,自民党在五月强行于众议院表决,而三十万反对安保条约的游行示威者则围住国会大厦,酿成骚乱。6月15日,在国会义事厅前游行的东大学生桦美智子死亡,反对现政权的运动再掀高潮。但是,三日后条约自动生效。很快,岸首相辞职,反安保运动也就此结束。事实上,在这一时期,让日本政府伤脑筋的还有一个重要问题。1959年10月,旨在推动贸易自由化的GATT第十五次会议在日本召开,与会各国抨击日本一边以纺织品等攻陷别国市场,一边在本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贸易自由化”成为日本政府不得不面对的课题。当时的一部分经济学者称“贸易自由化”为“第二艘黑船”,担心好不容易复苏的日本产业又要被欧美等强国支配。在他们看来日本是寒风中的婴儿,虽然看起业强壮,但是一场感冒就可能要了他的命。而另一派则认为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扩大贸易,在国际竞争中壮大企业;过度保护只会让“孩子”永远弱小。
第五集(1960年):正当国会议事堂前反对安保运动达到高潮时,就在附近的酒店中,通产省的重工业局电子工业科的官员们正在与美国计算机公司的副总裁进行谈判。当时,美国占据着电子计算机行业的龙头位置,研发能力、资金储备都具有压倒性优势,其与处在成长期的日本企业的差距被称为“大象对蚊子”。如果“巨象”正式进军日本市场,无疑会让刚刚接触电脑生产的日本企业面临灭顶之灾。而另一方面,美国企业拥有大量电子计算机的专利权,日本电子计算机生产企业必须得到其专利授权才能销售产品。1960年的谈判非常艰苦,据当时参与者回忆,到最后谈判变成了一对一的较量。因为语言不通,双方靠查字典、笔谈的方式完成谈判。
第六集(1961~1962年):昭和30年代的后半期,坂本九的歌曲《昂首向前》风靡日本之时,日本社会的各种严重问题也浮出水面,其中之一便是公害问题。伴随着工业急剧发展,大都市的天空和河流受到污染,人们终于开始正视污染问题。水俣病以及“痛痛病”等被证明不是原因不明的怪病,而是由工厂排放有害废水引起的。江户川的“黑水事件”成为“公害斗争”的先锋,以此为契机,《水质二法》出台,成为最早针对公害问题的立法。1962年,第一部针对大气污染的法律《煤烟控制法》实施。最初的法律都是出于保证产业健康和谐发展而设立的,试图以保证生产效率为前提实现与环境的平衡,所以不很彻底。当时通产省的产业政策是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要务,对公害问题重视不足,因此招致了社会民众的反感。
第七集(1962~1963年):原作小说描写的中心,是围绕《特定产业振兴临时处理办法》(通称《特振法》)草案,通产省内、政界、金融界展开的博弈。1962年,通产省企业局制定了这部被称为“战后最大经济立法”的法案。那时离日本政府提出“三年内实现90%贸易自由化”已过去了两年,各行业依次实出了进口自由化,日本制造业经历了生死考验。可口可乐解除进口限制后,日式饮料的销量锐减;石油进口自由化,受冲击的不只是日本的石油开采企业,还有煤炭行业。在自由化大潮的冲击下,通产省尽量推迟汽车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的自由化时间,同时培育企业的竞争力。保护产业的手段就是立法,即《特振法》(剧中称为《国内产业保护法》)。法案的内容是通过对政府指定的特定产业进行合并重组、促进设备投资,令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在特定产业中名列榜首的是汽车制造业。但是,这部法案遭到各方面的反对而最终成为废案。
第八集(1963~1964年):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运会开幕前九天,时称“梦之超特急”的东海道新干线“光之一号”列车从东京站始发。不仅是新干线,首都高速路、地铁日比谷线、羽田机场等为了能赶上东京奥运会的开幕而突击施工的工程,都在这一年陆续完工。曾因关东大地震、战后复兴而大变样的东京的现代街道格局是在那时开始形成的。这一年被称为“东京奥林匹克年”。还有一件万众瞩目的大事,就是日本以国产客机运送奥运圣火。在二战后GHQ禁止日本航空产业进行制造和研发,解禁后,也仅限于修理美军飞机。由于民用客机产业对于日本未来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通产省重工业局的推动下,由主要厂家出人才,组建了国策会社“日本航空制造”,从1959年开始研制全部由日本生产的民用客机。1962年,一号机试飞,但是飞机在安全性方面备受指责,也没有通过美国联邦航空局的安全检测。1964年5月,经过改良的日本国产客机再次进行试飞试验。同时,日本政府计划以国产客机运载从希腊传到美国占领的冲绳的奥运圣火,进行圣火传递,并将客机命名为“圣火号”。《官僚们的夏天》第八集故事即是围绕这一事件展开。
第九集(1965年):1965年,东京奥运会结束后,日本经济从由奥运会带来的繁荣转为不景气,“山阳特种钢”等大型企业倒闭,山一证券爆发经营危机。不过,在这一年的秋天经济复苏,而且开始了连续五年的“伊邪那岐景气”,在都市里消费文化四处开花。不过,曾在战后支持了日本经济复苏的煤炭业却频频爆发重大安全事故。1965年2月北炭夕张事故死亡62人,4月长崎日铁伊王岛事故死亡30人,6月福冈山野事故死亡237人,这一年,仅出现人员死亡的事故就有14起。由石油开发引起的能源革命,导致煤炭业不景气,各煤矿为了削减人力成本,忽视安全生产,被认为是这一阶段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如1963年发生的三池煤矿事故,是由于矿方以“安全员”合理化为名义大量裁减员工,不采取能简单有效预防粉尘爆炸的洒水措施,结果导致了死亡人数达238人的爆炸事故。
第十集(1965~1969年):1965年,佐藤荣成为战后首位访问冲绳的日本首相。他发表演说,表达了坚决收回冲绳主权的意志。然而,这一年,美军直接介入越南战争,冲绳基地对于美军的重要性提高,所以,日本收回冲绳非常困难。同时,日美再次发生纺织贸易摩擦。虽然棉制品被限制出口,但日本的化纤制造业快速成长,再次对美国的纺织业构成威胁。美国方面要求日本重新讨论纺织品出口限制。这种违反自由贸易精神的要求,在日本官方和民间都受到了强烈的反对。但是,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和党候选人尼克松承诺“进口限制的将不仅是绵纺品,而是包含毛纺品、化纤制品在内的全部纺织制品”。就任总统后,尼克松即着手实现竞选承诺。经过艰难谈判,日本方面最终接受美方要求。当时就有人怀疑,最初官方支持纺织企业,最终却出尔反尔,乃是由于日美方面达成密约,日本以纺织业为代价收回冲绳。但是,日本政府方面对此一直表示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