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饲养竹鼠?

日常管理

竹鼠耐粗饲,对植物性饲料消化能力强。成年鼠每天喂2次,每只日投喂秸秆150~200克、精料15~20克。成年鼠牙齿长得快,体重1.2~1.5kg,此时需要在笼内放置一根竹竿或硬木条供其磨牙。幼鼠需投喂新鲜、易消化、富含营养成分的饲料,如胡萝卜、甘薯、竹笋。同时在日粮中添加鱼粉、骨粉、食盐、维生素、生长素。

每天检查竹鼠的粪便是否表面光滑,呈颗粒状,很像药用胶囊。注意其毛色是否光亮,活动是否活泼,如果有意外应及时处理。

注意事项

低温时做好保暖,控制温差(6度内为佳)。避免冷风侵袭,改善空气质量。湿度45%~75%之间为佳,低于35%高于85%都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定期消毒,30天消毒一次,一般连续3天,选用两种以上消毒药(刺激性小的),以免细菌产生抗药性。

避免池内粪便发霉、池底板结发黑发臭污垢,发现及时清理。

保持饲料新鲜,粗料雨水未干不能投喂。投喂定时定量,不能随意突然改变饲料配方。粗料和精料的比例7:3为宜。

冬天防病,竹鼠的免疫力非常重要。建议在秋季做好肠道寄生虫防控。加强营养,调理肠胃促进营养全面吸收。体格健壮高免疫力,方可保证越冬安全。据查野生动物在秋天季节里大量采食食物,储存能量。在皮下形成一层脂肪层,用来抵御严寒。

竹鼠胆子比较小,很容易受到惊吓,饲养期间减少惊吓有助于竹鼠生长。

疾病预防

防治方法

外伤--由于互相抢吃、受惊吓、争窝室而互相打斗咬伤,或运输时被铁笼钩伤引起。主要表现为不愿吃食,流涎,粘膜潮红发炎,重者精神萎靡,体温升高。轻微创伤涂以碘酒防感染,伤重者排出脓汁后,用消炎水洗净伤口,涂碘酒后撒上消炎粉,单独饲养,以防再次致伤,必要时肌肉注射10万~20万单位青霉素或者链霉素20万单位每日2次,3天为1个疗程。

肠胃炎--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拉稀、腹部和尾部被毛潮湿。该病一般通过观察粪便进行诊断。治疗可用土霉素1片捣碎拌玉米粉或米饭喂饲,每天2次,2~3天可愈。

感冒--由于天气突变,竹鼠被风吹雨淋受寒引起,病鼠呼吸加快,畏寒,流清鼻涕,减食或不食。治疗可用复方氨基比林肌肉注射,每次0.5毫升,每天2次。或者肌肉注射安乃近0.2~0.5ml,每日1次。

中暑--主要由高温引起,表现为骚动不安,呼吸急促,走动不稳,如醉酒状。治疗可将病鼠捉出埋入湿沙中,露出头部,防止大量饮水,否则即使中暑解除,该鼠也难养活。约15分钟可苏醒。

大肠杆菌病--多发生于春夏季,病鼠腹大,触摸有波动感,母鼠常被误认为怀孕,剖检可见腹中有大量凉粉状(透明胶状)浸出物。治疗采用新霉素和先锋霉素治疗,每次大鼠注射0.5毫升,幼鼠减半。

生活习性

竹鼠竹鼠因吃竹子而得名,因此竹子是养殖竹鼠最好的食料。喜栖息于竹林、马尾松林及山地阳坡草丛下,营地下生活,穴居。以夜间活动较频繁,白天少食多睡,夜间吃食旺盛。其活动规律可分活动周期和休息周期。无饮水习性,水分多从食物中摄入。在受到人为刺激时,有时发出:"咯、咯……"的磨牙声,或立即露出锋利粗大的门齿,同时发出"呼呼--"的鸣声示威。母竹鼠护仔性强,常把仔藏于腹下,能自动哺乳;性情温驯,公母形影不离,抗逆性强。有互相残杀和残杀外侵之敌的习性。当公竹鼠进入带幼仔的母舍时,将幼仔咬死后,才与母竹鼠同居。对外侵入的家鼠、雏鸡、鸭及鹌鹑等惯于残杀,甚而致死。

竹鼠喜在安静、阴暗、清洁、干燥、光线适当、空气新鲜的环境生长,喜暖,耐低温、不耐高温,喜躲于光线很弱的角落,生活温度为-8~35℃,最适温度为8~28℃。尤其怕阳光直射。当阳光直射,环境温度过高时,竹鼠就少吃,腹部朝上而睡,表现为非常躁动不安,有的在半小时内死亡。在温度过低时,头腹紧缩,爬动不安,发出"哇、哇、哇……"的鸣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