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谈到战争经常用“大战三百回合”,一个回合是多长时间呢?

汉代以前作战是以步卒,特别是以马拉的木制战车为主,车上有一般载有3人,为车夫、弓箭手以及矛盾手;弓箭手用来远距离射杀对手,矛用来近距离刺敌,盾则用来持防身。

两军交锋时,双方的战车相互冲击,将战车交锋时的瞬间称为“合”,双方战车上的军兵未分出胜负时,则会掉头再次冲击交锋,此时称为“回”,演义类历史小说中所说的“回合”据此而来

汉代以后,特别是三国时,骑兵取代战车,成了作战的生力军,步卒只是配合冲阵的骑兵扩大战果,攻城拔寨,占领对方城池。

骑兵中的领衔人物,都有某某将军的称呼,比如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作战时一般都是带头冲阵的。

各派出一个将军,在阵前厮杀,大战多少回合,一方将军将另一方将军或斩于马下,或一方将领拨转马头,败归本阵,得胜方骑兵、步卒趁机掩杀,对方肯定就输,只是演义类历史小说的艺术加工,与历史相差甚远。

真实的战场态势是,兵无常法,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打仗不会按套路出兵,兵对兵、将对将来厮杀,都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偷袭摸营,将三十六计发挥得淋漓尽致,都是战争的常态,因此,不存在将军打斗多少回合。

历史演义类小说,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将历史上存在的战争,突出了各自将领大战多少回合的描写,比如《三国演义》中,“虎疵”许褚裸衣战马超,连斗三场,打了二百三十余合,不分胜败。

包括葭萌关之战,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也连斗三场,打了二百二十余合,不分胜败等,都是书中最有名的桥段之一,武将之间交锋的典型打斗场面描写,真的让爱好历史演义小说的读者看得血脉喷张。

正是《三国演义》有曹魏、蜀汉、东吴等三大阵营,包括袁绍、袁术、吕布、公孙瓒等各路枭雄,麾下猛将大量打斗交锋多少回合的描写,才能让《三国演义》为民间历代读者所爱不释手,即便今天网络上关于《三国演义》名将武力值比拼的文章,仍然有大量的读者拜阅,可见此书的受欢迎程度。

而忠于史实的《三国志》,尽管也有曹魏、蜀汉、东吴等各自阵营的名将生平的史料记载,但由于没有名将彼此之间大战多少回合的描写,事实上名将之间也不存在大战多少回合,因此忠于历史事实的《三国志》看得人就少之又少,在民间的知名度也没有历史演义类小说《三国演义》高。

历史演义类小说中,常被提到的“大战三百回合”,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作者将春秋马车交锋,巧妙地借用到汉代特别是三国以后的骑兵作战中,因此,两匹马交错,刀枪并举,就成了一个回合

当两马相错时,一个回合,就结束了;再拨转马头,相互对冲,再次兵器并举,又算是一个回合,这是按照演义类小说作者所得出的回合数,因此,双方将领真要打三百回合,非把马匹累死不可,三百次高速冲阵,马匹自然受不了,早就累趴下了。

至于一个回合的时间,双方战车对冲,到相互掉转车头,再次互冲,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当然,这只是本文作者自身的判断而已,仅供对此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或许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由于战车笨重,且使用成本高,道路狭窄或泥泞之处,真的不便通行,春秋时流行的战车,到了汉代就被新兴的骑兵所取代,打仗时是相互冲阵的混战多,将领对将领一本正经的所谓单挑,其实,是很少存在的,因此,骑兵将领之间打斗回合数,出自历史演义类小说的艺术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