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和国国徽”是怎样诞生的
1949年7月15日,《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新民报》等报刊,刊载了一则启事,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向全国人民征集国旗、国徽、国歌。并对国徽提出了三条具体要求,中国特征、政权特征以及形式需庄严富丽。
同时,要求应征者必须附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征集国徽的消息一经发布,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专家组***提供了三种国徽设计样式,***计7个方案: 中央美院张仃和钟灵在征集阶段提供的国徽应征图案,与现今政协会徽类似,由五星、地球、齿轮和谷穗组成,有5种变体。?
清华大学营建系林徽因、莫宗江于1949年10月23日提交了其主持设计的国徽图案,并由邓以蛰、王逊、高庄、梁思成提供参考意见。由大孔玉璧和五星、齿轮、嘉禾、国名组成,颜色用金、玉、红三色,国名字体用金色汉八分书。整体图案组织成汉镜的样式,象征光明。
红绶象征革命,红绶穿过小瑗的结象征“革命人民大团结”,其皱褶模仿南北朝造像。 中央美院张仃设计的天安门图案,张光宇、周令钊提供技术意见,曹肇基协助绘画。图案为天安门城楼斜透视,外圈为与政协会徽类似的齿轮。?
中央美院方案清华大学方案 1950年6月10日,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这7个方案进行了讨论,决定采用天安门城楼图案。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将这一设计定为国徽。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中华人民***和国国徽的由来与确定: 在国徽图案的征集中,政协筹备会虽收到了稿件900幅,但征集到的国徽图案与国旗图案相比,不仅数量上悬殊很大,而且在构思上也有较为明显的差距。
应征者大多把国徽想象或设计为普通的证章或是纪念章,难以反映新中国对国徽的要求,同时,代表们也对未来国徽图案的认识不一致。 经过反复讨论,国徽图案仍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因此,代表们一致同意,国徽图案没有提交政协大会讨论,留待将来由中央人民政府决定。?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即委托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由张仃、周令钊、钟灵等几位美术家组成。后来,周恩来指示要多吸收一些专家***同设计国徽,又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了以系主任梁思成为首的国徽设计小组,最后的定稿图,以清华大学设计组的方案为主。
百度百科-国徽 (代表国家的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