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

抗美援朝战争中,彭老总临危受命,当上志愿军总指挥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许多人不知道, 彭老总并不是援朝战争中唯一的司令员,因为还有好几位副司令员和继任者

志愿军出国作战时,彭老总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任副司令员。战争期间,邓华曾担任代理司令员,陈赓、宋时轮、杨得志曾先后任副司令员。

朝鲜停战以后,邓华、杨得志、杨勇曾先后任司令员。 这八位将军,个个都是国之良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威名远扬。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人强行干涉。并且大言不惭地说:中国要敢管闲事,就把他打回石器时代。面对唇亡齿寒的局面,组织上毅然决定出兵朝鲜。由谁挂帅,一时之间成了难题。

组织上想到了彭老总,他不仅是战功卓著的开国元勋,还是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他生性忠诚耿直,在大家都不看好入朝作战,一些名将还装聋作哑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出征。

1950年10月,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第一次战役开打前, 朝鲜方面派出内相朴一禹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结果因为指挥不统一,发生了志愿军被人民军误击的情况。

针对这一现象,彭老总提议由中国、苏联和朝鲜三方***同成立一个联合指挥部,总指挥仍然是彭老总。 经向组织上请示后,于1951年增补邓华同志为联合指挥部的副司令员。

邓华于1910年生于湖南郴县,17岁入党,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开国上将。 1951年2月,彭老总回京向毛主席汇报战况时,拍电报要求邓华代为履行司令员职责。

结果,正赶上“联合国军”对志愿军实施“屠夫行动”和“撕裂行动”。 邓华指挥志愿军和人民军协同作战,成功阻挡敌人进攻二十天。

1952年4月,彭老总因病回国治疗,考虑到邓华在作战中的优异表现,就让他担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 邓华后来指挥了上甘岭战役、夏季反击战和金城反击战,于1953年正式成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到1954年回国之前,邓华考虑到自己在军中的资历和威望问题,两次“让位”。先后向彭老总推荐陈赓、宋时轮等有资历与作战能力的老将,担任志愿军的第二副司令员和第三副司令员。

1954年邓华回国之后,由杨得志继任志愿军司令员。 杨得志生于1911年,也是湖南人,小时候当过一阵子铁匠。一九二八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与邓华一样身经百战,被誉为“忠勇上将”。

杨得志卸任之后,继任者为“勇冠三军”的杨勇上将。 杨勇是四位司令员中最小的一位,他生于1913年,是湖南浏阳人,同样是二十年代入党,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军。

抗美援朝爆发之初,他还在军事学院学习。多次上书给主席,请求出战,直到1953年才被批准上阵。1953年4月入朝作战时,杨勇是第二十兵团的司令员,在金城反击战中曾经大显身手。于1954年,继杨得志之后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司令员,直到1958年10月回国。

邓华曾在1951年的一次作战会议上向彭老总推荐陈赓担任第一副司令员,宋时轮当第二副司令员,自己排到第三。因为这二位资历比他高,且能力非常突出。

陈赓是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大将 ,许多六零、七零后小时候都看过一部电视剧,名字就叫《陈赓大将》。

陈赓是湖南湘乡人,生于1903年,祖父是湘军将领。 他于1922年入党,两年之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和胡宗南、蒋先云并称“黄埔三杰”。

他曾经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后来又成为中央特科的情报科长, 解放前常常在军队和情报战线上穿梭往来。无论军事作战还是地下工作,都干得同样出色。

故事里的陈赓时而是国民党军中骁将,时而是我党的红色特工,时而是山大王,时而又是城市战争中的英雄。

近些年大热的电视剧 《亮剑》中有一段,李云龙成功歼灭日军多名高级将领的战役,其原型就是八路军386旅旅长陈赓指挥的一场伏击战。

其真相是,陈赓事先在日军里面安插了一支情报小组,提前侦知了敌军的动向。因为秘密战线的情况特殊,很多年以后才得到解密,被人误以为是打了一次遭遇战。

1951年,陈赓以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的身份抵达作战前线,同年5月27日在邓华的推荐下担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1952年3月回国。

志愿军的第三副司令是宋时轮。 宋时轮是湖南人, 1907年出生。青年时代梦想“教育教国”,曾经办过《前进》周刊 ,在湖南醴陵当地的青年学生中影响很大。

1926年考进黄埔军校,并于同年入党。四一二之后入狱,与组织失去联系。自行组建游击队,打土豪和白匪。直到一九二九年与组织重新取得联系,并进入井冈山。

三十年代初期,在第四次反围剿中。 宋时轮运用自己在黄埔军校学到的知识,以及多年游击作战的经验,在江西宜黄一带全歼国民党两个师,抓获敌人一万余名。

抗美援朝开始的时候,宋时轮是第九兵团的司令员。 1950年11月在长津湖战役中,他指挥下的第九兵团鏖战十三昼夜,全歼美军第7师一个加强团,打死打伤俘虏敌人1.39万人。

1951年,在邓华力荐下,宋时轮当上了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参与了秋季防御作战,于第二年的七月听从安排回国。

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生于1913年,湖北黄安人,是我军著名的“旋风司令” 。他性格急躁,粗中有细,有勇有谋,与许世友并称军中“两霸”,被军史称为“最好的前线指挥官”。

韩先楚在红军长征时期从一名士兵成长为师长,后来又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一生征战南北,未蒙败绩。他是彭老总的老部下,曾经因为“胆儿大”违抗过彭老总军令,但是最后将功补过,得到彭老总赏识。

1950年6月,援朝战争爆发前,韩先楚是东北边防军第40军的军长。后来部队改编为13兵团,他就主动向彭老总请缨上前线,于1952年当上了志愿军副司令员。

由于有他亲自在阵前督战,40军入朝后表现非凡。至10月30日连续取得三场大战的胜利,歼敌1400人,被全军通电嘉奖。在入朝第二次战役中,他又带领之前表现稍落后的38军,一雪前耻,最后顺利完成作战任务,被彭老总褒奖为“万岁军”。

韩先楚最漂亮的一仗是1951年1月4日攻占汉城,此战让志愿军威震全球。 1953年,韩先楚积劳成疾,回国休养后又想上战场,到达东安时不幸病倒,旋即回国。

志愿军后勤部司令员洪学智,被称为援朝战争中的“萧何”,是解放军中唯一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将领。 洪学智1913年生于安徽金寨县的一座大山里,祖上曾经十分富有。

到了他父亲那一代,家道中落。洪学智的父亲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在他十岁那年省吃俭用把他送进了一间寺庙办的义学。洪学智后来被家中过继给伯父,读直读到13岁。

当时遇到的几位老师,不是北大毕业的学生,就是我党人士。因此,他在1928年就参加地下党组织的农民武装。 洪学智参加革命后,三十年代在军中长期负责后勤工作。

从22岁长征时开始,就负责替红军征集、运输军粮。 他戎马一身,屡次在生死关头化险不夷。有人说他是我军的一员“福将”,其实并不是他运气好,只是因为他性格审慎,胆大心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洪学智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 当时朝鲜气温降至零下40度,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我方军队的补给全部依靠从内地向外输送。

志愿军入朝一个月后,朝鲜即爆发大洪水。第二月,美国人派出1700余架军机,对我方的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进行全方位“绞杀”。

洪学智最终采用创造性的办法,通过分段倒运,建立半永久性粮仓,漂亮地解决了军队的补给问题。1952年,毛主席在一届政协大会公开表扬洪学智在援朝战争中解决军粮贮藏的办法。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为洪学智先进有效的后勤管理,保障了这一次入朝作战的最终胜利,战后洪学智获得了朝鲜颁发的多枚奖章。1954年回国后,洪学智被任命为总后勤部副部长。

在八位志愿军司令员与副司令员中,彭德怀、陈赓、宋时轮等人的名气都非常大。彭老总威名赫赫,他的光辉事迹自然不用多说。

陈赓大将的传奇人生,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一代儒将宋时轮,以书生的身份“投笔从戎”。但是打起仗来却异常勇猛,动不动就歼敌几个师,堪称漂亮!

除了他们,还有 像邓华、韩先楚、洪学智、杨得志、杨勇这样智勇双全的将军,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

这些优秀的开国将领们集聚在一起,***同完成了抗美援朝的光荣任务。替自鸦片战争以来备受压迫的国人出了一口恶气。更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强陆军”的赫赫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