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和乐剧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1、歌剧(Opera),是用声乐和器乐表现剧情的戏剧作品,是音乐与诗歌、戏剧表演、舞蹈、舞台美术、服装等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体裁。

2、乐剧(Musikdrama),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创作的戏剧、诗歌、音乐、美术高度融合的歌剧题材,最早在其著作《歌剧与戏剧》中提及,但这一术语是其后继者、评论者和学者们使用的。

二、起源不同

1、歌剧:16世纪末,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批热衷于文艺复兴、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学艺术的专家学者,在研究发掘和重创古希腊悲剧诗歌的古老方法上,加入创意,将诗歌、音乐和戏剧结合起来,尝试创作了一些生动的音乐戏剧艺术小品,并在一些场合进行演出,孕育了近代歌剧的雏形。

2、乐剧:1849年秋天,瓦格纳到达瑞士的苏黎世,开始了流亡生活。此间,瓦格纳先后发表了《艺术和革命》(1849年)、《未来的艺术作品》(1849年)、《歌剧与戏剧》(1851年)。

这些著作反映了他在费尔巴哈、巴枯宁、叔本华、尼采等不同社会哲学观点影响下,世界观和艺术观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对歌剧改革提出了重要意见,形成了他的乐剧观。

扩展资料

体裁影响

1、舞台设计的注重

瓦格纳十分注重歌剧的舞台设计,其对威尔第、普契尼等作曲家的歌剧创作有较大影响。例如,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中作者为了使戏剧得到连续性,在分曲结构的基础上融入了整体“场景设计”;

《阿依达》中威尔第将声乐与乐队的融合达到了整体艺术的统一,这些都表现了瓦格纳乐剧的“整体艺术”的效果。

2、“主导动机”的影响

瓦格纳的主导动机,被威尔第、普契尼等人在创作上继承。例如,《阿依达》中为了达到音乐戏剧的目的,威尔第将“主导动机”与意大利前辈作曲家的长处相结合,从而突出了歌唱的旋律等。

3、传统和声体系的瓦解

瓦格纳的代表作《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问世,使传统和声开始瓦解。这部乐剧不仅增强了表现力,还大量使用了半音、不协和音,从而使调性重叠,甚至出现复调性的效果;尤其是半音化体系的形成,把欧洲大小调体系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并对后世勋伯格的无调性手法做了铺垫。

百度百科——歌剧

百度百科——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