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11.5亿的中国天眼,每天运行需花费近40万,它都发现了什么?

耗资巨大的中国天眼,每天运行花费高昂,但它发现了:奇怪的射电信号、毫秒脉冲星J1859-01、中国第一个中微子暴、高精度测量银河系中心黑洞质量。

1、奇怪的射电信号

在2019年,中国天眼探测到了一个不寻常的射电信号,这个信号被描述为间歇性重复的快速射电暴(FRB)。这种信号通常只有短暂的几毫秒,但它们的来源至今仍然是未知的。中国天眼的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中的奇怪现象。

2、毫秒脉冲星J1859-01

我国第一个毫秒脉冲星J1859-01,这是迄今为止最重的脉冲星,其质量是太阳的2.27倍,是宇宙中最快的自转天体之一。毫秒脉冲星J1859-01的发现对于研究引力理论和宇宙中的极端物理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可以被用来研究引力波、暗物质、黑洞等一系列宇宙中的难题。

3、中国第一个中微子暴

中国天眼于2019年发现了中国第一个中微子暴,这是宇宙中最高能量的粒子之一。中微子是一种极为轻微的粒子,它们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因此很难被探测到。但是,中微子的探测对于研究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高精度测量银河系中心黑洞质量

中国天眼于2020年进行了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高精度测量,确认了黑洞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约1.4万倍。这一发现对研究黑洞的形成和演化、引力物理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中国天眼还在探测暗物质、引力波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它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使得其在天文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天眼的建设目标

1、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在贵州喀斯特洼地内铺设口径为500米的球冠形主动反射面,通过主动控制在观测方向形成300米口径瞬时抛物面。

2、采用光机电一体化的索支撑轻型馈源平台,加之馈源舱内的二次调整装置,在馈源与反射面之间无刚性连接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指向跟踪。

3、在馈源舱内,配置覆盖频率70兆赫至3吉赫的多波段、多波束馈源和接收机系统。

4、针对FAST科学目标,发展不同用途的终端设备,建造的天文观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