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闲事婆和事佬的简介

和事佬的和事经历

今年59岁的“和事佬”张志坚人生经历很丰富,曾插过队、经过商,做过工厂的管理人员,也当过街道的工作人员。由于喜爱文艺和写作,所以他被街道推选参加了主持人的选拔,并凭借他标准的温州话和不错的笔头,顺利当选。

在和记者聊天的间隙,坐在办公室的“和事佬”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劲酒酒瓶猛喝,记者暗自吃了一惊。“其实里面装的都是茶水。整天在各社区街道当和事佬,经常说得口干舌燥。于是我用这个酒瓶当茶杯,到哪里都可以喝口水润润喉咙。”注意到记者诧异的眼神,“和事佬”笑着解释。看来,在当和事佬的过程中,这“劲酒”可给“和事佬”帮了不少忙啊。

挽救破碎家庭

“一开始我还以为这个主持人就是串一下节目,调一下气氛,根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工作量。”在担任主持人的七个来月里,59岁的“和事佬”和年轻的同事们一起,替消费者维过权;为街坊邻里们调解过纠纷;替市民们解决过难题。其中,替一位女观众排忧解难的经历最让他难忘。

已瘫痪在床6年多的她经历过两次不幸的婚姻。在得到帮助前,她和女儿只能依靠每月280多元的低保度日,生活一度陷入难以维持的境地。在得知了温州有一个节目叫《闲事婆和事佬》后,她立即拨打了热线,希望能让女儿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在深入接触了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了解到他们的艰难处境后,“和事佬”和同事们马上进行了报道。第一期的节目出来后不久,她的女儿就找到了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解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

随后,节目组的连续报道又引起了一位医生的注意。在节目组的牵线搭桥下,医生主动登门诊断,随即对她进行治疗,很快使她恢复了行走的能力。

这一切让这位女观众感动不已。她表示,在求助之前,她多次产生过自杀的念头,甚至连自杀的地点和方式都设计好了。“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真不敢想象我的家庭会怎么样。”事后,这位中年妇女感激地说。

到哪都有粉丝

在节目组成员的同心协力下,该节目很快在我市打出了品牌。很快,“和事佬”也成了一个公众人物,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认出,甚至在乘坐出租车时,也会有司机因为认出他而不肯收钱。“一次,因为观众的热情,我被老婆埋怨了半天。”“和事佬”笑着说。

那天,“和事佬”的岳父住院了。他和夫人赶到医院一起照料老人。很快,医生通知他帮忙把岳父抬到楼下做手术。“那不是‘和事佬’吗?”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走到半路的“和事佬”马上就被两个激动的观众认了出来。两人立刻拉住他,滔滔不绝诉说起了对医院的不满。虽然心急如焚,但“和事佬”还是耐心地对他们进行劝解。“等我做通了他们的思想工作后,才发现岳父已经不见了。原来,由于半天见不到我的人影,老婆只好另外找人帮忙了。”为此,“和事佬”被老婆埋怨了半天。

幕后的一些故事

“一开始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收视率,我们开办这个节目的初衷是为老百姓办点实事,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宣传平台。”该节目制片人吴莉蔓介绍。

从2006年1月开始,温州新闻综合频道新闻部经过整合,推出《直播温州》,为凸显节目的贴近性、可看性和服务性,频道还在《直播温州》中重磅推出一块以鹿城“社区帮助”为内容的节目———《闲事伯闲事婆》(后改名为《闲事婆和事佬》),“闲事伯、闲事婆,管的不仅是闲事;闲事伯、闲事婆,专门为社区百姓办事干!”为强化节目的亲民色彩,有关方面特地打破常规,从社区工作者中选拔出一对形象气质出色、文笔不错、温州话标准的男女,担纲节目主持人。

“没想到这个节目播出后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节目时间虽然一再加长,但还是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节目开播后,《闲事婆和事佬》的帮忙热线就从未闲过。“下个月节目将推出主题曲,此外,我们还将推出更多的活动来回报观众,”吴莉蔓介绍。

闲事婆的两三件闲事

一口清亮的声音,一张总是带着微笑的脸,在采访当天的上午和下午,“闲事婆”柯海燕一直快乐地在办公室和采访地点间来回奔波。记者等了很久,才在晚上逮到了她。

“先是在39℃的高温下来回跑,然后又被大雨浇了透。不过几个采访都还算顺利,所以还是蛮开心的。”同“和事佬”一样,今年42岁的“闲事婆”柯海燕也是一位文艺爱好者,曾先后在市京剧团、市歌舞团学艺或工作过,并曾获得省优秀小百花奖。1996年,她被调入鹿城区黎明街道,负责宣传等工作。“在退出歌舞团后,我一直以为不会再登上舞台了,没想到最后还是成了个节目主持人。”“闲事婆”感慨地谈起了她这七个来月的主持人经历。

稀里糊涂当了

“当时,我一听说要我去当‘闲事婆’,我怎么也不同意。”由于“闲事婆”一词带有贬义,所以柯海燕的第一反应是抵触。推荐人做了半天工作,才说服她去参加选拔。在选拔中,她富有亲和力的笑容打动了评委,她被认定为“闲事婆”的不二之选。

电视台的拳拳盛意让柯海燕既感动,又犹豫:京剧团和歌舞团的经历让她深知演艺工作的艰难,同时她又对街道的这份工作割舍不下。不过最终,《闲事婆和事佬》这个节目的性质让她下定了决心。“加入了这个节目后,就能为大家做更多的好事,感觉蛮积德的。”她说出了当时的心情。

当时,街道也处于人手紧缺的状态,因此怎么也不同意放人,态度坚决得让电视台有关领导一度产生了换人的想法。不过在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后,求才若渴的电视台终于得到了借用她三个月的许可。然后又成功地将柯海燕留到了现在。

“感谢街道和电视台的有关领导,感谢节目组的大家,没有她们,我不可能走到现在。”柯海燕由衷感激。

认认真真干了

“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即然干了,就要认认真真地干。在七个来月的“管闲事”过程中,“闲事婆”管了不少人的闲事,解决了不少问题。让她最难忘的是芳园社区低保户老周的“闲事”。

这是一户靠拣易拉罐等垃圾维生的低保户,生活十分困苦。由于欠费等种种原因,老周的家里已经断水断电长达两年。在被问及生活境况时,老周满脸愁容地介绍道:“两年了,没有水,也没有电,到晚上就用蜡烛,这些蜡烛还是别人办丧事后留下来的。”

出于对老周的同情,“闲事婆”和同事们当即答应帮他解决水电难题。在听到这个承诺后,老周激动得紧紧握住了“闲事婆”的手,久久地说不出话来。在随后的两三天里,“闲事婆”和同事们马不停蹄地跑电力公司、民政局、水务集团等相关单位。终于在报道播出之际,替老周解决了断水断电的难题,笑容也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

“其实都是记者们和领导们的功劳,我们主持人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而且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虽然得到了众多观众的赞扬,但“闲事婆”还是很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