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罪日战争是什么样的?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发生在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以下是我分享的关于赎罪日战争的内容。让我们来看看。

赎罪日战争简介

赎罪日战争发生在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源自埃及和叙利亚,袭击了西奈半岛和6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在战争的头一两天,埃及和叙利亚联盟占了上风,但在那之后,形势发生了逆转。到第二周,叙利亚军队已经撤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夹击,越过苏伊士运河(原停火线)。在联合国停火生效之前,一支埃及军队已经全军覆没。

这场战争对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埃及和叙利亚(约旦)六日战争的惨败相比,阿拉伯世界对战争的早期进展感到心理安慰。这种心态为未来的和平进程和埃及的门户开放政策铺平了道路。《大卫·皮斯营条约》使以埃关系正常化,埃及成为第一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而埃及几乎完全脱离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这场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认识到他们不可能在军事上打败以色列,从而使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和平成为可能。战争结束时签署的和平协议是自1948年战争以来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首次公开对话。最终阿拉法特被迫放弃武装斗争,试图与以色列和平解决巴以争端,于是阿拉法特和沙龙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赎罪日战争的评价

赎罪日战争的结果是阿拉伯国家赶上了以色列,扭转了过去接连失败的状态,恢复了双方的战略平衡。这个结果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三次中东战争后,加速了中东民族觉醒的进程。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失败,粉碎了中东国家对殖民主义者保护中东的幻想,也是北非和阿拉伯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埃及革命的胜利和苏伊士运河的收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失败,导致美苏取代英法介入中东。但是,美苏对中东的干预并不能保证中东各民族的利益。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失败,让中东人民意识到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胜利。

萨达特总统对苏联的态度由过去的依附转变为合作,增强了民族自主权,苏联操纵的装备归还埃及使用,也加强了其独立地位。自行制定军事发展政策,防止六五战争被苏联放弃的局面。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进程也反映了萨达特政策的进步。他首先联合了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统一战线。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支持并参与了战争,并在战争前期取得了胜利。而且萨达特总统能够建立国际统一战线,不仅使西欧国家保持中立,而且赢得了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同情,使以色列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状态,在这场中东战争中几乎失败。

从军事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没有彻底打败以色列的原因有很多。本质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没有强大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无法独立生产战争物资,无力应对长期的消耗战争。其次,在军事体制上,没有像以色列那样完善的国家预备役动员体系,投入的军队武装力量大多是职业军人。初战告捷后,他们无法迅速扩大战果,让以色列紧急动员,迅速失去军事优势;再加上战术不灵活,使得以色列找到防守漏洞,穿越运河西岸,失去了战略主动权。虽然战争以平局告终,但阿拉伯国家还是取得了成果。首先是打破美苏公布的中东问题?在冰箱里冻了二三十年?他的立场,把解决中东问题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削弱了美苏主导中东的地位。

交战双方相互脱离了。经联合国斡旋,埃及收复部分西奈半岛,叙利亚收复大部分戈兰高地。随后萨达特主动与以色列友好,发起了土地换和平的政策,收复了全部失地,奠定了中东和平的基础。从国际环境看,当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无力长期支持离自己很远的以色列与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战争,以色列也无力长期在多条战线打消耗战;阿拉伯国家联合使用石油禁运武器对抗西方,也让西欧保持中立,不支持以色列。萨达特独立灵活的外交和军事战略赢得了国际社会大多数人的支持,他的土地换和平战略也得到了包括以色列在内的中东大多数人的支持,符合中东的长远利益。

战争的起因

赎罪日战争是阿以冲突的一部分,自1948以来引发了多次战争。在更早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发动战争,夺取了整个西奈半岛乃至苏伊士运河的停火线,并从叙利亚手中夺取了约一半的戈兰高地,吞并了整个巴勒斯坦,占领了约旦的大量领土。

战前几年,以色列在西奈和戈兰高地修建了许多防御工事。1971年,以色列斥资5亿美元在苏伊士运河修建了一个巨大的堡垒系统。这个堡垒被命名为巴勒夫线,它的名字来自以色列的哈伊姆。Chaim Bar-Balef将军。

埃及和叙利亚都想拿回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但以色列高层不想归还通过这种手段攫取的土地,并无视联合国关于归还土地的决议。

埃及总统纳赛尔逝世于1970年9月。萨达特继位,萨达特决定用战争的手段夺回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1971年,萨达特在与联合国调解人贡纳尔·贾林的谈话中指出,除非以色列?从西奈半岛和加沙走廊撤出所有武装力量?并履行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的所有条款,埃及会吗?为与以色列的和平做准备?以色列的回答是,绝对不会在6月5日之前撤到边境,1967。

萨达特希望对以色列的小规模胜利能改变现状。叙利亚总统哈菲兹?哈菲兹·阿萨德有不同的看法。他对与以色列谈判完全不感兴趣,认为只有完全通过军事手段才能夺回戈兰高地。自六日战争以来,阿萨德一直在为巨大的扩张做准备,希望使叙利亚成为阿拉伯国家中的军事霸主。在埃及的帮助下,阿萨德认为叙利亚军队有绝对的机会击败以色列,夺回失去的土地。阿萨德认为,谈判只有在武力夺回戈兰高地后才会开始,这将迫使以色列交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走廊,并迫使以色列做出其他让步。

萨达特期待着战争的到来,当时埃及的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拉斐尔·伊斯雷尔在萨达特的传记中描述说,自六日战争以来,萨达特一直面临着埃及士气低落的问题,他意识到在进行任何改革之前,他必须克服这种失败的羞耻感。埃及的经济已经陷入混乱,但萨达特意识到,他即将实施的改革将在一些埃及人中间不受欢迎。军事上的胜利将使他获得人民的普遍支持。一些埃及人,尤其是那些发起多次抗议的埃及大学生,强烈主张发动战争夺回西奈半岛,而萨达特掌权以来一直没有发动战争,这让他们相当不满。

其他阿拉伯国家对发动新的战争不太感兴趣。约旦国王侯赛因担心,如果战争失败,他将再次失去土地(约旦在之前的六日战争中失去了大量土地)。与此同时,萨达特向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亚西尔?阿拉法特获胜后,将让他们管理约旦河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而约旦国王则认为约旦河约旦河西岸应该属于约旦。而且在1970年爆发的黑九月危机中巴解组织和约旦的内战中,叙利亚军事介入支持巴解组织,进一步造成约旦和叙利亚的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