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简介

 释迦牟尼佛

 梵语 Sakyamuni 的音译。佛教创始人。释迦是部落的名称,意思是'能';'牟尼'可译作 '文',是一种尊称,含有'仁,儒,寂默,忍'等义,意译也可合成'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俗名悉达多,生于西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释迦国的太子,二十九岁出家修道,从当时着名的沙门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修习禅定。不久就达到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希求,经过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禅中,他顺次经历禅那的四种境界,然后继续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证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觉。从此以后,他被称为佛陀。并到处说法,组织僧团,直至西元前四八六年圆寂。简称为"释迦"。他创建的佛教,和基督教, *** 教一道成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相传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佛祖遗体,于灰烬中得4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毛发等物。弟子们将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养,顶礼膜拜。后来,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别盛入宝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其中有许多传入中国。

 1987年法门寺地宫发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节中指骨。

 民间一般简称「佛祖」、「佛陀」、「释迦佛」,释迦牟尼是梵语Sakyamuni 的音译,释迦是他的俗姓,牟尼意思为能仁、能文、忍的意思,原意大致表示出身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教者,诞生于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名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29岁时,感于人生无法免除生、老、病、死之苦,于是远离王宫,剃去须发,追随当时流行印度的各种修行宗教领袖。经过6年苦行后他放弃这类修行方法,且离开来自皇宫的追随者,独自到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 *** 冥想,在49天的过程中通过魔王的诱惑,终于夜睹明星悟道,成为觉者,也就是佛陀。成道后的佛陀创立教团,在印度北部诸国宣扬他所理解的道理,总***传教49年,最后在拘尸那揭罗城过世,佛教称之为「大涅槃」。释迦牟尼佛传入中国后,其生平最早以《佛所行赞》等诗歌传世。随着译出的佛经日益增加,也有佛的前世故事,即本生故事流传,藉由佛的前世传达佛教的轮廻、行善止恶等观念。

 不论在印度或亚洲其它佛教流行的地区,佛教都有人格、神格、哲学形而上的不同面向。在僧侣或学者的探讨里,经常强调佛陀的人格,甚至由于宗教哲学的发展,也产生本体或形而上的相关论述,不论前述何者,皆排除他的异能神通等层面。另一方面,由于佛陀是佛教的创教者,在中国的一般大众心目中就有着「至高神」的地位,他离欲苦行修道的形象,也就造成一般人比较少向释迦牟尼佛祈求世间各种福祉。结果是佛陀成为众所周知的佛教创教者,却不是佛教信仰者经常思虑及或崇敬的对象。

 另一方面,由于佛教传入中国与道教有着宗教竞争的关系,佛道教内部一度也以《老子化胡经》等经典将佛陀中国化,一方面将佛陀神仙化,一方面也将佛陀转化成中国熟悉的神仙内容。佛陀变成中国神仙最具体的成果即是将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的西天如来。此外,这个意像近年来甚至变成「如来神掌」的通俗文化。至于佛教本身重塑释迦牟尼佛形象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强调佛陀作为教育家,一是强调佛陀的医王角色。从这些发展中也能看到佛陀虽然不是大众祈求的主要神祗,却是诠释佛教的重要槓杆。

 一般大众的宗教生活与释迦牟尼佛相关者,仪式有每年四月八日的浴佛节,佛教徒或偏向佛教信仰者也会到佛寺浴佛祈福;禁忌上是不能用水果释迦来供神。此外,腊八粥也和佛陀成道有关,因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日,佛门会在这天煮腊八粥供佛分送善信,以纪念牧羊女供养佛陀米粥,使他恢复体力后于十二月初八成道。全台湾除了较具历史的佛寺,如台南开元寺、弥陀寺、彰化南山寺、大佛、台北中和圆通寺等以释迦牟尼佛为主祀者外。台湾各山头及出家人主持的寺院也都以释迦牟尼佛为主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