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老师谈媒体——“热媒体”与“冷媒体”#连载3 #

了解媒体可以更高效的建立品牌。

这是麦克卢汉先生谈媒体连载共享的最后一篇也是最精彩的一篇文章。

系列1:媒体就是信息。

连载二:媒体是人的延伸。

连载三:“热媒体”与“冷媒体”

麦克卢汉在研究媒介的过程中,借鉴了哈罗德·基尼斯的方法,从两个方面看待问题。介质按冷热特性分为两部分,即介质分为热介质和冷介质。

在收集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理论时,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事实上,麦克卢汉从未明确指出过过冷和热介质的区分标准。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关于冷热媒体的区分标准,完全是从麦克卢汉的思想中推断出来的。

那么什么是冷介质呢?冷介质是指它传递的信息小而模糊,需要调动各种感官的配合,在理解上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如手稿、漫画、电话、电视、无声电影、口语等。,都属于冷媒体。所谓冷媒介,就是提供的信息相对较少,需要信息接受者花费更多的热情去理解的媒介。报纸等传统出版物是冷媒体。面对冰冷的文字,我们需要发挥想象力,形成故事。

热媒体是相对于‘冷媒体’而言的,是指传递的信息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使用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理解。因为它本身就是‘热’的,所以人们在处理信息时不必‘热身’。有人概括电视和漫画是冷媒体;书籍、报纸、收音机、有声电影、照片等。是热门媒体,因为它们都是凭感觉行动,不需要更多的联想。

那么用什么标准来区分冷热媒体呢?

冷热媒体最重要的不是区分。究其原因,冷热媒体给我们的启示是,不同的媒体对人的作用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有特点,所以研究媒体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所以用什么标准来区分寒热并不重要。区分冷热介质的标准变得不重要的另一个原因是冷热介质可以相互转化。

比如空调是怎么调节温度和空气温度的?空调系统是通过制冷剂介质实现的。这就是为什么麦克卢汉提到冷热媒体可以相互转化,因为媒体本身。麦克卢汉把这种冷热介质的转换称为可逆性。

在现实生活中,空调的可逆性是由电能驱动的,而在通信中,冷热介质的转换往往是通过介质之间的‘杂交’来实现的。

再比如电影,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媒介的发展史是一部‘混合史’。一部电影最初的放映是无声的,只有画面。换句话说,电影这个词的原意应该是指无声电影。对了,在中国,还有更早的类似默片的媒体,也就是外国电影和皮影戏。无声电影,一种新的媒介,很快与广播交叉产生了一种新的媒介——有声电影。

有声电影是20世纪下半叶风靡全球的一种热门媒体。然而,到了20世纪,在其他声音媒体的冲击下,有声电影开始了新一轮的混合过程,即从3D电影升级到4D电影,即声音和图像都加入了触觉。

#麦克卢汉先生讲完了媒体连载分享#

以上是本文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