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运动简介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中央和地方的许多领导同志,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在胜利面前骄傲自满,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努力的作用,在总路线提出以后,不经过认真的调查和试验,就贸然发动“大跃进”运动。1957年9月,在中国***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认为1956年纠正经济工作中的过急局面是“反冒进”的。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农业发展纲要十四条》,实际上是农业大跃进的纲领。会后,全国大部分省区召开各级党的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准备工农业生产高潮。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大跃进”的口号。1958年5月召开的中国***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是发动大跃进运动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制定了全力建设社会主义、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总路线,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之后,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二次决算主要指标过高,造成了经济工作中的急于求成和急躁情绪。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浮夸、“***产主义作风”盛行。各地对工农业跨越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高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提高;在工业上,错定了1070万吨的年产量,全国几千万人开始了“全民炼钢运动”,“以钢为纲”,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大跃进”。“大跃进”扰乱了国家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工农业严重失衡。从1958年11月,中***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问题。中央多次提出调整经济指标和“压缩空气”,着手解决经济工作中的问题。到1960年冬,随着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跃进”运动停止了。1962年1月,7000人参加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