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的影片评论

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将幼年和成年人间隔模糊化定义为童年的消逝,我以为当幼小的孩子不再是统一对付家长和学校的团体,他们靠上一代遗留下的权利和利益分化于校园生活,这才是一个童年真正的消逝。这部电影把社会现状浓缩投射于最为纯洁的小学,其间那些瞠目结舌的孩子最先成了社会的祭品,惋惜。

世界观被推翻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但所幸推翻得早,至今还没推翻的人也倒是比比皆是。 片中的种种情节一般人都可以引起***鸣,甚至看到大队长的时候还会想这不就是我遇到过的那个谁。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部短片在含沙射影什么,一个学校恰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老师曾经教导孩子们,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张小明的爷爷张援朝在战场上用生命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 被鲜血染红的红领巾是光荣的象征,是每一位少先队员的标志,是无上的荣耀。少先队员是***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未来的建设者,而失去了红领巾,少先队员则寸步难行。身为红领巾的拥有者,就需要安分守己,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身为红领巾的拥有者,就需要接受集体主义思想的熏陶;身为红领巾的拥有者,就需要接受一次又一次的“组织上的考验”。在体制中穿梭,在火海中行走。一不小心就会落得不合格的评价:“小学不正常,长大就流氓”。早读课偷看龙珠的张小明却因为大队长的举报而失去了珍贵的红领巾。失去红领巾是可怕的,可怕到帮助人还要让人受到惊吓;失去红领巾是可怕的,可怕到给老人提东西都要被质疑;失去红领巾是可怕的,可怕到几乎要被社会所不容,被人们所抛弃。小明试图通过其他手段找回自己的位置。“小朋友,红领巾这么神圣的东西是可以讲价的嘛?”不错,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是无上的荣耀,是光荣的象征。市场上的红领巾和学校的一样,都是开着光的。你不配!走投无路的张小明在校园小混混的逼迫下爬上了旗杆。戏剧般的变化再次发生了。“张小明同学因为担心风太大,国旗掉下来会摔坏,所以勇敢的爬上旗杆,保护国旗,结果不慎摔下。” “笑,还笑,看我告诉你爸爸你还笑得出来么?” “这是教育局的张局长。” 180度大转弯。 张小明成了英雄,成了楷模,因此也重新被戴上了红领巾,各种荣誉纷至沓来。 是因为“护旗”的壮举,还是因为“教育局长”的权势所在? 当符号的指代性渐渐被权力体制所遮蔽混淆,我们该怎么去定义认知?神圣的意识形态规则,对被操控的思想自由、行为自由进行着一次次西西弗式的反抗。所有权力,这是你的一切;所有权力,这是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