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啥意思

敖包啥意思如下:

敖包是蒙古语的直译,也有译成也有译成“脑包”“鄂博”的,意思是石头堆。最初是道路和地界的标识,就像我们现在的路标一样。在很多市县交界处,都能看到类似“某某县人民欢迎您”的标语,实际上还起了界标的作用。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安康平安的象征。

“敖包”在蒙古族地区随处可见,一般都是用石块垒成,也有用土堆起来的,有一个的,也有中间一个大的,左右各有六个小的,多筑在山顶或者高地之上,呈圆形,大的有数丈,顶端植有柳条,系有哈达和绸带等,远远就能望见。

敖包的来历?

最早在草原上是没有路标,界标的,人们就垒石成堆,作为路标和界标,敖包的正前方朝南,这就是敖包最初的来历。后来草原上的人们逐渐将敖包视为天和神的象征以进行各种祭祀活动,敖包在我们蒙古族心中是很神圣的,敖包是为了向天神求雨,向地神求草。

敖包在呼伦贝尔各地都有,一般建在高坡,山顶或丘陵之上,形状为圆形,圆锥体,每个敖包都有自己的名字,一般以所在地的地名命名。牧民远行时凡是路过敖包都要祭拜,祈求平安,还要往敖包上 添几块石头。

《敖包相会》创作背景:

1951年,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创作的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被改编成电影《草原上的人们》,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开拍。敖包相会是影片中男女主人公战胜敌人后相会的一个情节。

玛拉沁夫将《敖包相会》的歌词写好后,交给编剧海默修饰润色后,又拿给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通福建议采用男等女的形式分开唱。之后,通福在东蒙民歌《韩秀英》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曲谱就这样问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