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的意思
牙的意思有牙齿等。
详细解释:
(1)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2)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
皮草齿牙。——《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3)又如:牙祭(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无关紧要的咒)。
(4)形状像齿的东西。
檐牙高啄。——(唐)杜牧《阿房宫赋》
(5)又如:狼牙山。
牙在康熙字典中的意思:
牙巳集中牙部康熙笔画:4画,部外笔画:0画。
〔古文〕《唐韵》五加切《集韵》《类篇》《韵会》《正韵》牛加切,音芽。齿也。《说文》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易大畜》豶豕之牙。
又《战国策》投之一骨。轻起相牙。《注》以牙相噬。
又《诗周颂》设业设虡,崇牙树羽。《疏》栒之上刻为崇牙。以锯齿捷业然,故谓之业牙,卽业之上齿也。《礼明堂位》殷之崇牙。
又《礼玉藻》佩玉有冲牙。《疏》其形似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