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电影是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的?
电影传入香港十多年后,香港人参与了拍摄活动。黎民伟(香港影星黎姿的祖父)是一个爱国的革命家。16岁加入孙中山同盟会,19岁开始参加清平乐白话剧社,以表演宣传革命。二十一岁那年,我遇到了拍电影的机会,一部香港人拍的话剧短片《庄子试妻》(华美电影公司1913出品)诞生了。在《庄子妻子审判》中,李北海(黎民伟的哥哥)饰演庄子,同时也是导演,而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饰演庄子的婢女,成为中国第一女演员,而黎民伟实际上是反过来扮演庄子的妻子。当时社会风气保守,根本没有女演员,所以严珊珊的表演和黎民伟的变装是一个突破。《庄子·试妻》主要在美国上映,所以很少有香港观众看过这部短片。十多年后,黎民伟和李北海才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他们的作品才得以在香港观众中传播。
经营一家电影公司都不容易,更何况是香港开埠以来的第一家。1922年,黎民伟和李北海两兄弟在大哥李海山的支持下,集资成立了民信电影公司。从设备到人才,都是从零开始。除了负责制作,他们还在上环建了新世界剧场,为民信的产品设立放映通道。民心公司的宗旨是电影不仅能提供娱乐,还能移风易俗,辅助教育。电影是改善社会的工具。凭着对电影的认真态度,民心不惜重金远游海外,拍摄了许多记录社会事件的电影,其中一部名为《千秋功业》的新闻纪录片尤为重要。它让黎民伟和他的搭档罗永祥走到了一起,从1921年到1928年,他跟随国父孙中山,志愿拍摄一部关于他的革命世纪的新闻纪录片。这期间,两位电影先驱冒着生命危险,带着重型装备奔赴前线,拍摄北伐战争,为中国留下了珍贵的近代史影片。
民信从成立开始就一直朝着故事片的目标前进,可惜在筹备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碍。1924年,闵欣在广州开始拍摄《胭脂扣》,这部电影是根据《聊斋志异》拍摄的。《兄弟班》再次上阵,李北海负责剪辑和导演,而黎民伟和他的扁平妻子林楚楚扮演主角。历经千辛万苦,《胭脂》终于在1925年完成,正式上映。那时候香港人只看美国和法国的电影。他们第一次在电影院欣赏他们,他们拍摄自己的故事一定很特别。《胭脂扣》上映第一周就录得6000港元的利润。就在民心兴高采烈庆祝的时候,绝对没有人会想到,再过几个月,民心就要面临生死大变局了。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2000多名学生在上海租界示威,被英军击落,造成数十人伤亡,并在广州和香港引发巨大的罢课潮。那时候什么都不景气,包括日益壮大的电影业。这时,李氏兄弟对电影的发展有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转让了新世界剧院,民心被分成了两部分。弟弟魏民抵达上海,而哥哥北海则穿梭于各省和香港之间,寻找下一个拍摄机会。
港民信解散后,黎民伟前往上海,创办了上海民信,并继续拍摄故事片,拍摄了《玉冰》、《木兰从军》、《西厢记》等经典影片。这些电影不仅在制作规模上雄心勃勃,而且在构思和拍摄手法上也很先进。有些场景甚至使用简单的特技。不幸的是,上海民信几年的生意亏损了40万。1930年,屡战屡败的黎民伟和顾问罗明佑组建了联华公司。他们以弘扬艺术、弘扬文化、启迪民智、拯救电影业为宗旨,模仿好莱坞制片厂制度,吸引了费穆、蔡楚生、卜万苍、孙瑜等一批当时电影界最优秀的人才。这些文人导演也非常重视电影的语言和细节,作品中的美术、摄影、剧本都一丝不苟。其中,阮,一代巨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持续了一年零四个月的总罢工终于在1926年10月10日正式结束。但是李北海还得再等三年,才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重新创办一家电影公司。1929年,在地产商李的支持下,导演并演出《左慈演曹》并在梨园山路拍摄,正式引领了港片的复兴。一年后,李北海重组电影公司,加入弟弟黎民伟创办的上海联华电影公司,正式成为联华在港分公司。既然电影行业要重新开始,当然要多培养新人,培养人才。莲花港工厂成立了一个演员培训中心,其导师包括曾在美国学习电影的Moon Kwan。很多电影人,比如我们熟悉的吴楚凡、黄曼梨、李铁,其实都是从演员培训中心培养出来的。1933年,李北海做出了划时代的创举,拍摄了《愚人洞房》,一部声音完整的电影。从此,香港电影业进入了有声时代。
20世纪30年代,导演关文(Moon Kwan)前往旧金山,希望结识海外华人,联络感情,顺便推广联华的产品。但这次美国之行最有价值的是遇到了一个有钱又热情的年轻人——赵树身。他们立刻一拍即合,商量了拍摄计划,于是拍摄了轰动一时的《恋爱中的恋人》。男主角是关德兴大师,但他当年不演黄飞鸿,跟着老头和萧静学戏,所以被称为“新美人”。赵树身和联华最终合作失败,转而去香港成立了“大观有声电影公司”拍摄粤语片。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凭借地缘和政治优势,越来越多的内地和东南亚投资者在香港设立电影公司,拍摄粤语电影,香港电影业逐渐稳定,成为除海外之外的另一个中国电影制作中心。
综上所述,自1898年电影传入香港以来,香港电影已有近百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