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爱过我一次。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志强躲在庙外避雨。夏秋和其他人到处都找不到他。翌晨找到志强时,他已奄奄一息,不省人事。夏秋太激动了,她从楼梯上摔了下来,变成了一个疯女人。18年后,志强终于找到了心爱的母亲,用一首儿歌《世上只有母亲好》,重新唤醒了母亲尘封多年的记忆,母子相认,幸福团圆。
电影评价
应该说,80年代过来的观众,大多还记得记忆中的集体泪——《妈妈又爱我了》。几乎每个从电影院出来的人手里都拿着一块湿手帕。一部台湾省苦情剧在大陆获得如此广泛的人气,是当时发行该片的工作人员始料未及的。也许是因为母爱是一个普遍的主题,也许是因为那个时代没有现在这么喧嚣,也许是给了善良的人们一个宣泄情感的端口。
《妈妈再爱我一次》的轰动,几乎不仅仅是80年代一部电影的成功,更是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现象。80年代后期是内地商业电影的高峰期,都是以港台为参照。台湾省的动作片不发达,但它的悲情片符合国人的心态,代表了大陆观众的观影情结。拍《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时候,台胞文化已经在转型,批判琼瑶的电影,而侯孝贤、杨德昌等人则在崛起。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陆正涌动着商业化的浪潮,《妈妈再爱我一次》其实是当时中影集团的一次市场化探索。
《妈妈再爱我一次》之后,类似的悲剧题材引起了轰动,这暗示着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的观众在心态上是接近的,也是复杂的,他们的成功也提醒我们,要想把电影往市场化的方向运作,就要考虑观众,尤其是中国人深层的文化心理,不要以为动作片是解决市场化问题的唯一途径。6月1990左右,《妈妈再爱我一次》开始在全国放映,先在武汉,后在上海,再到9月。截止到1990,我们已经发行了397张,观众超过2亿人,票房过亿——当时的电影票从1元到3元不等,也有35分钱到35分钱的。那一年电影越来越好,创造了奇迹。
这部电影成功的原因是它特别煽情。《萧蔷》和《母亲》的演员都不怎么好看,煽起的不是爱情而是亲情。影片在叙事上也是平淡无奇,没有任何花哨,却符合当时中国人的心理需求。因为之前观众看了太多动作片,需要调整口味。这种伦理悲剧剧正好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其实我们发行部和宣传部都没把这个小范围的片子当回事。完全是靠观众的口碑推动的。另外,它的主题曲在影片中出现了四五次,街上的孩子都在唱,间接为影片做了宣传。观众知道要带手帕到现场看电影,不仅要掏钱买票,还要开心的哭。背景:没有得到台湾省观众的关注。
《妈妈再爱我一次》是由台湾省独立制作人福湘公司1988出品的低成本伦理悲剧电影。故事改编自台湾民间故事《疯丫头十八年》,编剧陈、,导演陈,主演、、。是港台流行影视产品中最典型的家庭伦理悲剧。《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台湾省上映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台湾省观众的关注。过了几天就悄悄发布了,海外市场也没有机会发布了。没想到两年后,《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内地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谈及《妈妈再爱我一次》中经典的“年轻妈妈”角色,杨贵媚曾回忆说:“当时我只有十八九岁,所以被要求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幸运的是,我的母亲是我背后的战略家。最后片子拍完,我妈带头,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夸我体会到了做母亲的真谛。”《妈妈再爱我一次》演出后,杨贵媚在内地的支持度很高——她去打车,司机不肯收钱;她去酒店的时候,服务员抢着帮她买单。到现在,太多观众对她这个“中国最有名的妈妈”念念不忘。整理刘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