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举起手来》?
冯2013执导的喜剧电影《举起手来》让人印象深刻。他的剧情不仅搞笑,还体现了村民和游击队的智慧。作为喜剧演员,他显然是非常成功的。但如果从战争电影的角度来看《Hands Up》,就很不尽如人意,可见很多瑕疵,被认为是良莠不齐。
既然是冯导演的电影,肯定有过人之处;先看他的优点,这也是他来看这部电影的原因。
第一:喜剧电影。
现在好像影迷都不爱看纪念红色片了,喜剧成了电影节的新星,泰国的高票房收入就是最好的证明。还有冯小刚的《私人订制》等喜剧电影,对电影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总的来说,21世纪是喜剧时期。
有些导演擅长拍抗战剧,现在找不到市场,就开始把抗战剧变成喜剧。但结果要么是抗战剧,要么是剧情暗淡的故事,只靠片名吸引人观看。冯在拍戏前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有人劝他不要拍抗日喜剧片,但他还是想试一试。
冯的电影非常成功,而《举起手来》系列也确实非常受欢迎。但是这类喜剧片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不能更好的还原历史,因为重在搞笑,如果是历史片就没人看了。这种片子通常是削弱日本人,加强我们的力量,我会在后面的缺点里详细说明。你不能鱼与熊掌兼得。如果你想赚大钱,不要因循守旧。如果真的要纪念意义,就应该遵循历史。
第二:场面更大。
这在第一部电影里似乎看不出什么。干脆找个小村子就地拍扫。然而,在第二部电影中,冯在幽默方面加大了赌注,投入了更多的资金,拍摄了一个关于攻击舰队的故事。
造这么大的船不容易。这对一向以低成本制作电影的冯来说是一个挑战。这艘船不可能是纸做的。上面要装那么多仪器,炸弹也不能逊色。爆炸产生的能量可以炸毁飞船。同时要求船在海上航行,否则电影就没有意义。
冯为了影片的完整,决定大规模制造“阿多丸”,最终影片获得了成功。拍摄过程中,摄影师需要长时间悬在空中。冯采用轮班制,克服了这一困难,保证了摄影的完整性。
第三,演员阵容庞大。
没有新少林寺那么多著名的电影明星,但至少我们都知道:潘长江、郭达和他的妻子刘晓伟都是知名的喜剧演员,尤其是他的妻子,经常出现在电影中。这是他电影的一大特色,搞笑的剧情让《举手之劳》更受欢迎。
但是,毕竟是喜剧,导演也有很多不注意的地方。让我们逐一纠正。
第一,削弱鬼子,壮大八路军。
任何一部喜剧,日军都必须“降级”才能受到影迷的欢迎,代表作就是《举起手来》系列。第一部我看到鬼子还挺多的,但是连几个村民都抓不住,打来打去。八路军来了,才是鬼子真正的噩梦。
看着日军在后面不停的射击,一直都是在杀自己人,一点目的性都没有。如果日军这样来中国,估计连鸭绿江都过不了,被赶回老家了。
用一句话来形容冯笔下的日本军队,就是“兵不厌其烦”。第一部里,日本军官更惨,更没有逻辑。再来说说那个被弄瞎的军官。日军进入未知区域,总是先对着紧闭的大门开两枪,以便快速冲进去射击。
就算是电影里说的“探头探脑”,也应该是中村的劣等兵干的。军官整天废寝忘食,却不会把机会浪费在这些无端的方面。
至于“太君”,就更可笑了。他认为他很勇敢,但他什么也不是。连两个中国大妈都能狠狠地揍他,吃个西瓜就炸了。通常来村庄扫荡的日军只会杀人放火,不会吃饭,因为这里面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民族观念。就算砸了,也不会吃中国人的果子,但也不能再留给中国人了。
我不想提那些翻译,因为他们弱智到说不清楚,还来当汉奸。第二部的叛徒更蠢。他不是帮助日本军官,而是总是制造麻烦。
至于第二部,因为他是举起手来的加强版,八路军就更“神话”了。骑兵能在万里不远处追上飞机,农民伯伯能砍倒几个鬼子和几个弱者。在鬼子的攻击下,几十吨的运输船都能被击沉。看起来很搞笑很刺激,实际上完全不遵循任何逻辑。
这样美国就不用跟日本鬼子较劲这么多年了,还能辛辛苦苦打太平洋海战。它只要叫几个重庆间谍过去,就能把大和号打沉,没有一点伤亡。
至于鬼子,他们就像很多小丑一样,在几个主角面前跳舞表演。一个孩子用电电击了一整船武士,他们却连“罪魁祸首”都没找到,这到底是什么样的?
儿子?第一部里的鬼子很蠢,也就是说第二部发展不起来。明明鬼子打不到敌人,却被敌人打在中间。
我觉得这部片子最没脑子的人就是片头那个控制机枪的日本人。我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结果眼睛是空的,什么也没看见。我向自己人开枪,还杀了一名飞行员。
看到这里,我真想过去拍手。这是武士道精神的耻辱,他终于得到了报应——被八路军骑兵砍死。
如果日本人不傻的话,《举起手来》系列就不会这么火了。当然更搞笑了,片子拍得有点出格。
第二:小游击队。
《举起手来》系列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两部片子都有孩子,而且两人都相当聪明。第一个是两个智能卡的双胞胎,第二个是一个文静的小女孩,但是两个孩子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听话”。
前两个孩子把日本人欺负得无地自容,在他们的水壶里撒尿,甚至欺负一个看似威武的日本兵。他们把汽油倒进他的饮料瓶,最后把他锁在钟里。普通孩子也逃不过日军的搜查,在大扫荡中最先死去。但是这两个孩子实际上可以伤害一个日本军官。这两个孩子很聪明吗?还是导演形容日本军官智商很低?
抗战剧里,牵扯到孩子不好,喜剧就这样。几个孩子会让我们觉得很可爱,然后就可以救济日本人了。但如果一部真正的抗战剧有太多“小伙伴”的元素,粉丝们很可能会骂导演“不雅”。
第二部她虽然是个小姑娘,但是很暴力。使用玩具球可以吸引几个日本士兵,使他们上当。日本人在战争中很专一,平时对战争很绝望,什么都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但在《举起手来》系列里,日本兵都成了“乡巴佬”,觉得什么都没见过。二等兵中村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第三:动物们来凑热闹。
这类事件主要出现在第一部电影中,以驴、牛、鸡、猪为典型动物,堪称四大火枪手。这头驴无疑是最好的。他是郭大爷的宝贝,里面装的是大佛。更别说运宝了,还亲自打消了鬼子炸桥的企图,只靠它撒尿凑巧。如果连动物都这么有灵性,知道鬼子想干什么,日军三个月三百年都打不过中国。
至于牛,是翻译和中村的事。他们去打水,裤子破了,就临时找了块红布。这进一步说明了日军的无知。他们看到牛的嚣张,也不急着撕掉红布。被牛玩了那么多次,他们都舍得放弃。结果,他们给另一个魔鬼披上了红布。多么惊人的智商!我认识的日本兵没有一个是这么懦弱无知的;在著名的日本军官中,没有这种虚张声势。
在这些动物中,那只鸡完全是在找乐子,但它还是那么厉害。他一步一步靠近鬼子打下的枪,连军官都无动于衷。最后一只鸡炸了一个来访的军官。这个时候日本人后悔什么都没用了。然而,鸡只是啼叫的动物。在和八路军开战之前,村子里应该没有动物,都被日军炖了。
动物怎么能在导演的拍摄下欺负魔鬼,而魔鬼却像稻草人一样“冷漠”呢?这是不合理的。
日本军官骑着猪的场景太熟悉了。从楼上摔下来后,军官坐在一头猪身上,骑着猪去打仗。看起来这个军官很勇敢,但实际上这让他成为了智障和无能的最好体现。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警官骑上猪之前,猪和它的主人一起被魔鬼杀死了,没有留下任何肥料。
第四:无视日本海上保护。
第二部,郭大爷等几个人潜入“阿多丸”,最终将其击沉。仔细想想,这也很不现实。二战中,任何一艘日本大型运输舰都需要一艘护卫舰。一旦发现任何可疑迹象,就会立即提高警惕。即使在日本资源短缺的战争末期,每艘运输舰都会有至少一艘护卫舰。
显然导演低估了日军的实力,但喜剧片是为了让人发笑而让鬼子好看,没必要对他们这么苛刻。这类电影的真正意义只是为了让人发笑,从而大幅度改变历史,留下许多难以想象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