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怎么读 拼音
晁读作晁(cháo),姓氏。
现代释义:
1、姓。如:晁盖。
2、同“朝”。早晨[morning]。
此字当为朝之或体,杜说是也(杜林以为朝旦)。——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于是天子乃以阳晁,始出乎玄宫。——扬雄《羽猎赋》
古籍释义:
《广韵》直遥切《集韵》《正韵》驰遥切,?音潮。鼂,或作晁。《前汉·景帝纪》御史大夫晁错。《注》师古曰:晁,古朝字。《本传》作鼂。又《司马相如·上林赋》晁采琬琰。《李善注》晁,古朝字。又《集韵》直绍切,音肇。晁阳,县名。在东阳。
据史书记载,晁姓源出两支。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支源于周代时周景王的小儿子“子朝”。在几位王子争位的过程中,子朝以失败告终。因为古代“朝”和“晁”通用,而“晁”又是“朝”的古字,因此成为主要的晁姓支源,此后子朝的子孙就以晁为姓。
另一支源于春秋时卫国的一位大官史晁,他的后代就以祖宗的名字作为姓,一直流传后世。《华夏姓氏考》里面记载晁姓的起源是出自姬姓,与朝同,是以字为氏的。周景王的儿子墨胎初,字子朝,是孤竹国(今河北卢龙一带)国君,他的后代就用他的字“朝”为氏。
古代“朝”“晁”通用,后来就写成了晁字。另据《通志·氏族略》所记:周景王少子名朝,周景王死后,王子朝在争夺王位中失败,逃往楚国,其后代遂以朝为姓。又因朝与晁同音,后来又改为晁姓。
《史记·晁错传·索隐》上记载说:“晁氏出南阳,今西鄂晁氏之后也”。司马迁在此明确的指出了晁姓起源于西鄂,这是司马迁经过当时的史料记载甚至实地考察所得出结论。
据《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载:魏文帝曹丕时“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丛,凡千余篇”。其中记载:“(王)子朝冢在南阳西鄂县,今西鄂晁氏自谓子朝后也”。由此可以推断子朝奔楚之后定居在西鄂,并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