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现在孩子们的歌曲,全是网络口水歌?

想想我们小时候唱过的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种太阳》《捉泥鳅》等等,不仅旋律动听、歌词充满童趣,还弘扬了爱国爱家的价值观,能够对孩子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而社交媒体上的口水歌,虽然歌词低俗,但胜在节奏性强、曲调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跳起来容易踩拍,也就成为了被选中的替代品。

但是,实然意义上的被选中,并不代表应然意义上的该选中。

一、歌曲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载体,而儿歌是儿童成长中的亲密伙伴,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学习、智力开发,还能通过美的熏陶让孩子们领悟某些道理。因而,一首传唱于孩子们之间的歌曲,其内容、品质、品位,都相当重要。

二、现实中,流行歌曲或许并不区分什么成人与儿童,只要歌词向上、节奏明快、旋律动人,传唱度可能与年龄和群体无关。所以,对一些流行歌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儿歌”,不必“一竿子打死”,但这中间的分寸显然是需要把握的。

一方面,家长刷短视频成为普遍现象,有些热门歌曲会被算法推荐到更多人的手机端,进而被孩子们听到或模仿,大街小巷、广场舞音乐等也为孩子接触这类歌曲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优质儿歌的匮乏让孩子们无所选择。

三、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儿童对优秀音乐作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儿歌荒”现象,经典老儿歌仍是传唱的主流。《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卖报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小鸭子》……这些歌曲虽然堪称经典,但毕竟数量有限,而且其中部分作品年代久远,歌词与现实存在一定脱节。如此情况下,一些网络神曲乘虚而入,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在市场上缺乏更多优质作品的情况下,学校和家长至少应该多帮孩子进行一些主动筛选,谨防孩子的音乐启蒙被某些“口水歌”污染。

父母所能做的,是让孩子接触更多其他类型的文化,用更富有气质和内涵的文化来争夺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对雅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