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和陈佩斯,谁演的小品更好?

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在那个相声小品的辉煌时期,中国的小品界执牛角的并不是如今红透大江南北的赵本山,而是那个脑袋光光的陈佩斯,和浓眉大眼的朱时茂。

陈朱组合在舞台上的时间并不算很长,留下的作品也不是很多,但是他们作品的影响力确是不容小觑的,因为他们的作品,特别是早期的作品,个个都可以称得上经典

陈佩斯的小品从来不以语言取胜,他的长处在于他的形象和肢体动作,其他很多人的小品。比如黄宏宋丹丹,你没有电视的时候用收音机收听,效果可能只会稍微差那么一点点,但是不影响你的理解。但是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如果没有了他们动作的配合,那就根本不是那个味儿。

不信?

不信的话你不看图像只听声音,去理解一下只有四句台词的《胡椒面》试试?!

这用他们自己小品里面的话说就是:“你说你佩斯你太不了解你自己的条件了,你说你这条件多棒,你让大家看一看,这鼻子,这眼睛,这脑袋瓜子,那是几千年才出一个啊!像你这样的形象,什么小偷小摸啊,不法商贩啊,地痞流氓啊,不用演,往那儿一戳,就行了。”

上面的例子似乎夸张了些,因为胡椒面本身就有点类似于哑剧,但是这却实实在在的说明了动作和表情在陈佩斯的小品中的重要性,比如羊肉串中间的快速几次化妆,比如警察与小偷中间的几次仰头掉帽子,比如吃面条中间的吃面条的动作,比如姐夫与小舅子中间的蹭痒,等等,等等。

陈佩斯以前是演电影的,我也看过他很多电影,包括很早的那个什么黑蝴蝶的武打片,还有那个给太后看怀孕的什么片子,当然也绝对有父子系列的开店等电影。我想,陈佩斯的小品表演之所以那么成功,可能就是得益于他以前演电影所积累下来的功底吧。

所谓的黄金搭档,也不是绝对的,不是一个人出现了另外一个人就必须出现,郭达蔡明如此,冯巩牛群如此,陈佩斯朱时茂同样如此,不过陈朱离开的次数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我所知道的,所看过的,就一次,那个小品名字叫作狗娃与黑妞,河南话版的,与他搭档的是豫剧名家小香玉,就是常香玉的孙女。

老赵的作品很多,合作的搭档也很多,高秀敏老师和范伟老师是一个组合,范老师自己也是一个组合,宋丹丹老师是另外一个组合,巩汉林老师虽说和赵老师合作的次数不太多,但也算是一个组合。在这些组合中间,前三个合作的最多,赵高范的代表三卖系列最有代表可谓知名度最高,赵范的三鞭子,牛大叔提干,红高粱模特队等等是老赵早期的作品了,和宋老师合作的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崔的两个节目了,此外赵老师装盲人还和巩老师练过一次地摊。

先说说赵老师早期的一些作品,和范老师合作的,这时候的赵老师还是一幅东北来的农村人的形象,带着个蓝帽子,穿着一身蓝色的老式中山装,慢慢悠悠的刷着嘴皮子,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难忘的经典的台词,今年过年我们几个同学聚会,喝第一个酒的时候,老大站起来一本正经的说“吃好喝好啊,喝好吃好啊”,然后一脸严肃的坐下,害得我们差点将酒全部都洒了。

如果你在大街上随便拉来一个人问他赵本山的小品,大部分人可能跟你说卖拐,这个三部曲的影响力之大,大大超出了以前的老赵的作品。进而把忽悠这个原来只存在于东北的方言词语推广到全国。不过,在我看来,这三部曲的精华全部在第一个卖拐上,而后两部,怎么说呢,用个词语叫做狗尾续貂吧!

在第二年卖车刚出来的时候,有个朋友问我,你对这部小品怎么看,我说,很差劲,跟第一部差远了,然后又说,卖拐,是一个智者在忽悠一个正常人,如果把我换成范伟,我上当的可能性也不算很小,但是卖车,是一个正常人在忽悠一个傻子,如果把我换成赵本山,也一样能够成功。

卖拐中间所使出的招数,真是出其不意,令人拍案叫绝,特别是“要多少算是多啊”——“要什么自行车啊”,这一转折,全篇里面最精华的一点,真是绝了。而卖车呢,从网上随便抄下来一些脑筋急转弯,范伟像一个弱智似的配合着,老赵你这是糊弄导演还是糊弄观众呢?

第三部似乎比第二部稍微强了些,至少主体不再是脑筋急转弯了,而且在两千两千五三千三千五四千五千这个拍卖的时候,还有了一些出人意料的小效果,但是,距离第一部卖拐的水准,还是差了不少。而且没有了开怀大笑的高老师的捧场,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味道。

赵范高的作品除了这三部之外,还有送水工,心病,有钱了,拜年等等,论经典程度远远比不上三部曲,但是高老师已经不在了,还是将这几个小品的名字写出来吧,祝高老师能够在天堂安息!

说完他们三个,再说说宋丹丹小崔老赵这个三人组,在开始我之所以只说宋老师而没有小崔,是因为在我心目中小崔只是一个主持人而不是演员,在小品中间也只是一个绿叶。老赵的作品的知名度除了卖拐的三部之外,就数这个实话实说有名了,当年的反响也是很强烈的,而且今年又推出了续曲的说事,虽然同样为续曲,说事的水准应该比卖车强不少,而且如果最后的二人转去掉的话,说事会更好。

说到说事,说到崔永元,我就再多说一点我在除夕看到这个小品时候的感受,在这之前,我看过朱军的艺术人生,访谈崔永元的一次,说到崔永元的抑郁症,睡不着觉。所以在二十九夜里我第一次看到他们三个再一次出现在舞台上,并且当着全国那么多的观众说出小崔的抑郁症的时候,我就在想,这部小品是不是为了帮助崔永元的病情恢复而特意排练的呢,感觉有可能,不过我不是心理科医生,不知道这种“暴露疗法”对于抑郁症是不是有效。不过我是真心实意的希望能够有效,当初风风光光的小崔,如果一直受到病痛的折磨,确实有点天妒英才的感觉。

扯远了,打住,回头还说赵本山。

除了这几个经典的组合外,我有印象的老赵的作品就剩下他和巩汉林老师的一个小节目了,巩老师卖胡椒面,赵老师扮演成一个盲人卖报纸,这部小品本身没有什么,不过,是除了那几个搭档之外的为数不多的小品,所以单出来提一提。

作为中国小品界的牛角人物,作为一个每年春晚固定的一等奖得主,赵老师对于中国的小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赵老师本身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现在更热衷于与小品无关的工作,比如说足球等等,而且即使在曲艺界内部,他对东北二人转的推广似乎更卖力一些,很多人都认为今年的说事的最后那一段二人转似乎有点为了推广生硬的加入的嫌疑。

不管怎样,希望赵老师能够对于小品的创作更卖力一些,不要辜负大家的一片支持。

详见/new/TechForum/Content.asp?idItem=487&idArticle=178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