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星探测命名源于屈原长诗天问
中国行星探测命名,源于屈原长诗《天问》。
中国行星探测介绍: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以“揽星九天”作为工程的图形标识。2020年4月24日,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公布,也公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
2020年7月6日,百度与中国火星探测工程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推出“追踪火星计划“,通过火星直播等系列产品活动,带你近距离了解火星探测,为好奇解密。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行星介绍:
行星(英文:Planet),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形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行星始于沙状或煤灰状尘埃的微观颗粒。
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有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另外,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202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报道了一颗行星(ZTF SLRN-2020)或被宿主星“吞噬”的过程。
历史上行星名字来自于它们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16世纪,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