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主要讲了什么?

《牛虻》是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长篇小说著作,是爱尔兰最著名的小说,发表于1897年,由3卷和1个结尾组成。

它描写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祖国独立和统一的斗争。主人公亚瑟出生富裕家庭。他在严酷的现实斗争中逐渐认识了教会的反动与伪善,愤然离家出走辗转流浪于南美各地,受尽了各种凌辱和折磨,锻炼成为了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在13年后,他重返意大利,经常以“牛虻”的笔名发表嘲讽教会和贵族自由主义的文章。后来,他为准备武装起义冒死偷运军火,不幸被捕,在狱中经受了各种酷刑和病痛的考验,英勇不屈,从容就义。小说通过对牛虻战斗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反动教会的伪善以及封建统治者的凶残,热情歌颂了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意大利爱国志士牛虻的光辉形象。牛虻出生在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在意大利民族解放火热斗争的感召下,他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对天主教会的反动本质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把意大利比作一个醉汉,搂住一个扒手的脖子哀哭,而那扒手却正在掏他的口袋”。那扒手不是别人,正是庇护斯九世。他认为新任红衣主教蒙泰尼里“即使不是一个流氓,也是在流氓掌握中的一个工具”,他就像“一块拦路的石头”,“非把它一脚踢开不可”,以开辟意大利民族解放的道路。

牛虻有着坚强的革命意志、顽强的战斗精神和惊人的革命毅力。他对敌人刻骨仇恨,对人民则无比热爱,对自己所从事的正义事业坚信不疑并无限忠诚。他为了意大利的民族解放和祖国统一,视死如归,慷慨就义,在意大利革命青年中,在意大利民族历史上,树起了一块不朽的丰碑。

《牛虻》问世以后,被译成了多种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鼓舞了无数革命志士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战斗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