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渔的火车》:哪里是女人的心灵栖息地?
——再看电影《周渔的火车》安心湛蓝的背景光里,明媚鲜艳的女人,飘飞的长长的裙裾,飞驰的火车,摇晃的车厢,精美易碎的瓷器……这些自然流动、空灵飘逸的意识,撕裂般绽放的瑰丽情感,成为激发观者无限遐想的美丽存在;观者的心情随着火车的节奏轻轻摇摆,摇向都市的喧哗之外,几处温柔的乐土:曲径通幽的诗意小巷,偌大的孤独老屋,古老的木门,缠绕着青藤的花墙,夕阳正将最后的余晖洒落在阳光明媚的廊台上,镜头光影明暗处,健壮的男人和美丽的女人激情的缠绵……电影《周渔的火车》情节其实再简单不过,人物也极为单纯——两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影子,两段无望的爱情,一个能想象得到的结局。但类似于梦呓的电影语言,跳跃的故事脉络,超现实的生活方式,对观众惯常的思维尚有某种程度的翻新和颠覆。“一路上往事如风,半生情谁来左右(梅艳芳《女儿红》)。”人性中最大的欢愉来自于两性之间,然而最大的痛苦也渊源于此;人生中最大的痛苦来自于告别和分离,总是带着疼痛与伤感。周渔的故事发生在火车上,在路上,她以坚韧而倔强的脚步,穿行在陌生人的世界;周渔的感情寄托在他乡,在远方,永远是飞速旋转的状态,向着不可知的未来。“踏上开往南方的车,行囊却是一封信(齐秦《火车快开》)。”火车是连结周渔和诗人陈清的情感通道,周渔长途跋涉在崇阳和三明之间,表面看起来轻松而自由,但实际上,她在不可理喻的执著、热烈、痴狂的同时,又迷惘、忧伤、困惑,内心永远矛盾、不安,充满好奇和幻觉似的东西,无处安妥孤独和忧伤的心灵。也许,这就是现代人所***同面临的迷茫的情感遭遇、焦灼的生活困境和灵魂无依的精神危机。火车是周渔的一种行走方式,也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她心中满溢的对陈清的怜爱和柔情,他们一同体会着喜悦、欢欣和冲动,她愈加坚定地要帮助他实现诗歌的梦想。而陈清虽然形象俊逸,却忧郁苍白,一双深情的眼睛掩不住心中的痛苦,微锁的浓眉诉不尽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浓烈、激情四溢、让人窒息的爱情,终究会让人疲惫,不堪一击。火车更是一种历险里程,周渔与张强的邂逅也在路上,但更纯粹、暧昧。如果说有情的话,其实只是趋近现实与逃离梦幻之间两难选择中的一个偶然。沉静而丰满的体态中流溢出的柔媚风情、狂野性感,任谁也躲避不及。这种温柔的缠绵,是一种越界飞行,也是周渔在人生的荆棘中突围,不遗余力地自我救赎。在柔弱与刚硬,沉重与轻松的两个异常不同的男人的迥然不同的生活状态中游移,那样的感觉,是迷醉,还是沉沦?是宣泄,还是颓败?是抗争,还是升腾?两个饥渴而炽热燃烧的灵魂,在那一刻融合了……而飘荡微妙的情绪,随着天光的苏醒却也渐渐流失,由不可测量的梦境跌落至无可追寻的现实,周渔的眼神重现迷离和飘忽,眉宇间再浮淡淡的郁愁和无助……那朴素的乡村小镇,廊台上的缕缕阳光,那些粗野却淳朴的汉子,张强洒脱随意的生活,温暖坚实的臂膀,对行走中的周渔来说,只是一个缓冲,一个忧伤困惑的女人可能在这里,在这个男人身上,得到暂时的快乐,但得不到她想要的梦想。周渔的梦想是忧郁的诗人笔下的仙湖吗?“我在梦中看见你,你像一团流动的水气,你不经意的舞蹈,逐渐淹没了我,淹没了夜晚,淹没了你自己。”梦一样的诗句,氤氲的气息纠缠着周渔,从此敲碎自己的生命来寻求完整的爱情。行动上的诗人张强带周渔去寻找仙湖:霏霏细雨中,葱葱绿意里,一湖静水涟漪层层,碧波清清,远处如黛的青山,层叠的云岚,一幅天然水墨风情画,“别有天地非人间”;夜色弥漫,繁星点点,灯光闪烁,湖面被闪动的水浪荡漾着、飘动着,电影中,这两个场景美得温柔、浪漫,音乐与画面,与情感融为一体,天地悠悠,湖水茫茫,空灵缥缈……美丽的场景,清清澈的心思和爱恋,善感的观者不能不为之感动,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仙湖,也会印证自己心中的仙湖。但周渔对这珍贵的馈赠视若无睹,表情冷淡凄楚,眼神闪烁迷离。这是来自情感和心灵的悖论,也是精神之矛盾起始和冲突归途。也就是说,游移、逃离尚未成功,而不安、迷惘就开始了,周渔对自己身体的自由放逐,也是对灵魂的残酷流放,一个只有缺失的情感,没有完整的生活的女人,她忧伤地凝望,苦苦寻找别样的感情。当诗人已经离去,她仍在火车中、在路上穿梭,不只是去寻找诗人的生活气息、情感慰藉,更是寻找自己遗落在过往岁月中的孤独灵魂……一只光滑洁白、工艺精湛的瓷瓶,预示着这几段感情都是件易碎品吗?或者说,纯美但孤独的女人本身,就是脆弱而易碎的,暗示周渔的生命最后消失的残酷和诡秘。电影语言的奇幻与瑰丽,内在的阴郁与凝重,构成了这部电影巨大的艺术空间,观者从中感受到其对人性的阐释和思索。电影中的激情性爱镜头,在中国电影所能有的尺度中呈现一种美感。性爱通常是电影表现人物灵性体验的途径,表达生命意愿的方式。若隐若现的胴体,肆意地依偎缠绵,躁动的野性,细腻的肌体和姿态,达成极为生动的光影效果,优雅适度的角度。电影镜头不断交叉、重合,似乎在对人物内心反复追问、挖掘,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拓展无望的内心状态,在敏感诗意的情绪中发现心灵的缺口,探索一个女人的命运和劫数、过往和未来,女人生命困局和情感危机的命题,这其实也是整个人类的命运和困境。但电影的更深层意义探索的是,周渔与其说是在寻找一位昔日情人,还不如说是在寻找一种精神之光,虽然遥远而虚渺,却永不停止——直到生命的终结。对于有着古铜色皮肤,俊朗干练,充满男性活力的张强而言,与周渔的这一段情如仙湖之水一样,恍然如梦。他澎湃的生命,有过一段秘而不宣的往事,或是一点惊喜,或是一次震撼,旋即烟消云散,她搅动了他,然后又归于平静。他无法驾驭这种野性,也未必理解她的忧伤和疼痛。他仍将奔波忙碌于火车两端,在村庄农舍前,过着平淡而安宁的生活。反复看这部电影自然是因为孙红雷。他的表演,与人物的灵魂是接近的、契合的,他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有厚度和张力的活生生的男人,神情放松,表演自然。清脆明亮的声音,幽默的谈吐,孙红雷的天赋和气质,过人的才华,注定他日后成为一个时代演艺界最杰出的人物。看电影的人,其实是在看自己。你和我,是不是都有些像周渔?想逃避自己平淡的生活,脆弱的灵魂渴望救赎;你和我,是不是也曾经奔跑在情感的火车上?我不知道你在哪里?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在某个城市的一隅,在经过生命的焦虑和困惑之后,平常女人之我们,终于放弃了抗争与疏离,带着些许遗憾,些许满足,投入常态的生活中……岁月静好,我心安然。在电影《周渔的火车》上映时,我曾经与它擦肩而过,如同错过一列奇异的火车。当喜欢上孙红雷时,当然不会错过这部出品于2002年但永远不会过时的电影。2009年初夏和盛夏的午后,“十一”期间,我几次一个人在家里放着这部电影的碟片,真是恍如梦中……那时的孙红雷多么年轻(三十而立)、多么阳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当然现在也是他最好(年近不惑)的时候,相信还有更好的电影体现出孙红雷的魅力。这不是真正的电影评论,也不是观后感,只是借着电影《周渔的火车》的外壳,重写了一个或一些类似周渔那样的女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