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讨厌厄本

很多人都讨厌厄本。因为他害怕战斗,战斗的时候老是像乌龟一样躲避。甚至那个犹太人海利被杀也是他一半“功劳”。所以大家都痛恨他。但是你为什么不在另一个角度想想呢?导演斯皮尔伯格为什么把厄本这个角色拍进去了呢?我们慢慢分析一下。厄本他本身是翻译官。他对米勒上尉交代过,自己从没有战斗经验,枪也这在战前练习的时候开过。你说这样的人参加战斗有什么表现呢?先转一下话题。我朋友的爷爷参加过朝鲜战争。他经常和我们讲当时痛苦的回忆。他的部队守阵地,敌人攻上来的时候他害怕。那时候他想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和家人。直到自己的战友死了,他就愤怒,失去理智,他不知哪来的胆子往下开枪。(当然,也不像中国某些战争片一样,为了XX党等等,那位爷爷是失去了自己入朝以来一直跟随的战友战死,仅仅是愤怒,给他那么大的胆子)。我听了他的回忆后才知道战争的可怕。《拯救大兵瑞恩》这部影片更让人反思战争。奥马哈登陆战有些人还没下滩就战死,有些人连内脏都流出来,又些人找自己失去的胳膊,那个伟德医生临终前一直喊妈妈,这都是导演表达战争的痛苦一幕。但有些人忘了一个导演最想表达战争痛苦的人。那人就是厄本。回到正题了。上面说了,厄本从来没有战斗经验,根据这来看他的枪术,行动都比其他的人不行。就这实力能参加战斗吗?真的参加了唯一办法不就是逃跑吗?但是最后一战他仍然战斗,仍然给自己的战友补枪弹。但是最后也是他没送枪弹,知道海利和另一个机枪手被德军杀死。这又说明什么呢?因为厄本的能力已经到了极限了。人都有极限的。看最后瑞恩也不是在战壕那里哭的吗?而做为没一点战斗经验的人来说这已经是很强的了。在那种动不动就失去生命的地狱里战士们为什么战斗?为了国家?为了党?这都已经老套了。不就是为了生存战斗下去吗?而没有战斗能力,你如果要躲避,你能把这个躲避信念守到最后,说不定这比战斗还要难。厄本痛恨战争,他不希望看到人类自相残杀。所以他当时也向米勒上尉求情把那个德军战俘放回去。如果人都是厄本一样是个“胆小鬼”那世上还有战争吗?导演就是让观众知道什么是战争,什么是战争的可怕才把厄本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