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则斯陶 陶则斯咏 什么 意思

意思是人的喜愠之情有陶、咏。

出自《礼记·檀弓下》,《礼记》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编定的。

原文:

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舞斯愠,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矣。

译文:

人心里高兴就想发抒表现出来,想表现所以歌咏,歌咏就不由得身体摇动,摇动就不由得舞蹈起来,舞到极致就会生发出愠怒,愠怒到极致就是哀戚,哀戚就会叹息,叹息不已则用手捶胸,捶胸犹不足达哀戚之情就会顿足跳跃。

扩展资料

赏析

人的喜愠之情,分别有不同的层次:喜有陶、咏、犹、舞;愠有戚、叹、辟、踊。

礼要求人们将情感控制在恰如其分的层次,如丧礼中最哀痛时踊即可,而且每踊三次,三踊而成。若不加节制,情绪失控,不仅无法完成丧葬之礼,甚至可能毁性丧身,这当然是死者所不希望见到的。

讲的是人的感情特征喜哀悲伤人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情绪失控以至无法挽回的地步,万事看开一点。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礼记》原本四十六篇,始于《曲礼》,终于《丧服四制》,但因《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内容过长,所以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四十九篇之说。

百度百科--礼记·檀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