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在诺贝尔奖的演讲中的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含义

故事1的含义:社会中伪道德的盛行,会殃及淳朴正直的人;社会要允许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和个人生活方式。要提高社会的包容性,如果一个国家民族,什么事情都只有一种声音,那是非常荒唐和危险的。

故事2的含义:在官僚主义的社会,社会上层或者领导阶层,有许多把底层人物不当人看的人,很难想象这样目中无人的人会为广大的人民大众谋福利,他们只会把大众作为忽视、渔肉和玩弄的对象,xx富之流。那个顶嘴的士兵就是象征一个真正的“斗士”。

故事3的含义:庙可以解为社稷国家的。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充斥着自私自利的人,他们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或利益,不惜手段(扔草帽占卜)把自己的同类“扔出庙门”接受灾难,而不管那个被扔出的人是否无辜,其实作孽而要受惩罚的恰恰是那心狠手辣的七个人。

扩展资料

创作特色

寻根文学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3月,莫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福克纳大叔,你好吗?》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

正是受到福克纳的启示,莫言将“高密东北乡”写到了稿纸上,莫言表示:“我也下决心要写我的故乡那块像邮票那样大的地方。”于是从1985年《白狗秋千架》开始,莫言高举起了‘高密东北乡’的大旗,如同一个草莽英雄现世,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

正如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英格兰南部的“威塞克斯”地方,或加西亚·马尔克斯所描写的南美乡镇马孔多。

通过对自己故乡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状况的描写,传达了某种带普遍性的人性内容和人类生存状况,将一般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发现。这样就使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一般“乡土文学”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而达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度。

百度百科——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