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同的版本,三国演义评书与原著的区别是什么?

三国演义评书与原著的区别:

一、三国演义评书与原著——作者不同

1、三国演义评书,作者是连阔如,连丽如口述,李滨声手绘插图。连阔如(1903—1971)著名评书艺术家、曲艺活动家。北京人,满族,原名毕连寿。1927年开始说书生涯。他虚心好学,记忆力强,刻苦钻研,创立了自己独到的表演风格,人们称赞他“见识实在,胜人一筹”。

2、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等。

二、三国演义评书与原著——章节、回目不同

1、三国演义评书,章回数量一百五十回,是在原著的基础上,整理设置回目,评书的回目对仗并不要求工整,往往是字数相同即可。

《三国演义评书》回目,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二回“引狼入室董卓进京”。第三回 “杀丁原吕布拜董卓”。第四回“中牟县陈宫捉放曹”。

2、三国演义,章回数量一百二十回,每回标题都是单句七字。他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每回的标题已是双句,大致对偶。除分回立目之外,他的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

《三国演义评书》回目,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三、三国演义评书与原著——功能不同

1、三国演义评书,区别评书与小说的最显著因素。一般的评书文本明显带有说书人的痕迹,在语言运用上,以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介绍为主,以叙述故事并讲评故事中的人情事理为主。

评书艺人既是演员又是作者,他们的表演过程,往往就是精心构思和不断创作的过程,这正是口头文学的特点。评书的脚本必须案头能阅读,场上能表演,语言口语化,既生动又形象。这样,说起来才能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2、三国演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三国时期的历史巨变,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原著整体明快流畅,雅俗***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国演义评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