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黎姿》葛

黄山姑娘是1984上映的国产老片。第一个场景是一个农村姑娘提着一块肉,奔下老式的楼梯,一直到肉柜台前,恳切地说少了一两块肉。镜头一转,她是个精明的女主人,必须用手掂量食物的重量。

相当戏剧化的开头,塑造了一个农村和城市,雇主和保姆的对抗,有点刻板印象。我原以为会是一个带有时代印记的“阶级压迫”的故事,但整部电影却很让人意外。从黄山到北京当保姆的玲玲,代表了80年代初农村对城市的尝试和融入,见证了城市的飞速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觉醒和崛起。

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农村的真实部分。导演的设计非常巧妙,通过保姆玲玲的来信和与老乡的交谈,将农村的一系列变化层层表达出来。作为影片的主题,“黄山”最终定格在玲玲和城市女孩邢星一起回家的前景上:“到那时,农村和城市都一样了,到处都是高楼、灯光和电话……”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一个穿着牛仔裤,留着卷发的“时髦”年轻人背着他的女朋友,骑着摩托车亲吻对方。背景是一辆红白相间的无轨电车和一辆自行车。玲玲奇怪地停下来看着,眼里闪着惊讶、新鲜、滑稽、难以接受的光。

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非常细致真实。当我从一个保守的农村走到一个繁华的城市,我感到尴尬,有一种“我的本分”的自知之明。随着时代的变迁,城乡之间依然存在难以融合的鸿沟。今天一个站在摩天大楼下的农村姑娘也会有这种没见过世面的无所适从。

但影片不是在制造这种对立,而是通过玲玲的帮工生活,走进城市最真实的烟火气息,展现复杂而丰富的人性,有自私的市侩,也有热情的邻居;有知识分子的严肃自律,也有老干部家属的平等互爱。在立体的城市形象中,展示了玲玲的自尊自爱和人类流动的温暖。

玲玲服务过三个家庭,这三个家庭也是80年代北京市民阶层的一个缩影。第一个,家庭成员是齐的母亲,齐的父亲谁是在国外出差,他的哥哥达利和他的妹妹。这家人在国企上班,住在带电梯的高层。

第二个刘家,家庭成员是孕妇、婴儿和从未露面的丈夫。这是典型的工人家庭,住在热闹局促的胡同大院里;第三个周家,老人是退休老干部,老太太是知名书法家,还有一个高中毕业迷上歌舞团的孙女。他住在一个宽敞的四合院里。

三个家庭很有代表性,是时代的一个切割。同时,玲玲在三个家庭的情况也是一个慢慢融入和感受爱的过程。

先是第一个雇主走到一起,加深了玲玲对这座城市的隔阂。

齐木和小娟对玲玲的态度是傲慢的。齐妈妈一直怀疑玲玲手脚不干净,更谈不上尊重她的人格。中午,我给了玲玲一个鸡蛋。齐木迅速把它切下来,送到她女儿小娟的碗里,说:“玲玲不喜欢鸡蛋。她在乡下吃腻了。”体面的外表下,隐藏着对工人的蔑视。讽刺的是,像齐木这样的人仍然存在。

小娟对玲玲颐指气使,在玲玲放衣服的床上喷香水,并让玲玲帮她按摩。同时,她还指责了之前的保姆们的“劣迹”。玲玲试穿了她的背心,小娟让玲玲马上去洗。她生气地说:“农村姑娘就应该长得像农村姑娘,不要打扮。”

虽然雇主刁难玲玲,但为了挣钱,她还是消化了委屈。直到有一次小娟的毛衣“丢了”,齐木一口咬定是玲玲偷的,还把她的行李翻了个底朝天。后来发现是工作时留下的。齐的妈妈告诉不要告诉玲玲。

单纯倔强的玲玲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给小娟买了一件新毛衣,说是她丢了洗的衣服要负责,但她毅然决定辞职。正当她要出门时,她听到小娟因难以忍受的腹痛在床上呻吟。这个善良的女孩迅速抱起小娟,赶往医院。多亏了及时的治疗,小娟脱离了危险。

手术后,小娟充满内疚,承认她的毛衣没有丢失,并告诉玲玲不要去。玲玲第一次体会到了城里人对她的真心和工作对她的被需要感,但之前的诬告触及了她的底线,她答应等到小娟康复。

作为一个80年代从农村进城打工的保姆,她是在当时人口流动尚未解冻的背景下,第一个走出来谋生的冒险家。其实城市人和农村人都在相互想象的壁垒里,都在给对方贴标签。

像玲玲这样的人,就是融合两个不相交的对立面的存在。齐家母女证实了玲玲想象中城市人的不人道,她们也给玲玲贴上了没有教养的标签。玲玲与第一个家庭的磨合,其实就是农村与城市的磨合,玲玲与小娟的和解,穿透了城市的第一层硬壳:偏见。

第二,第二个雇主刘佳,是玲玲对城市很多方面的了解。

洪榕并不富裕。她住在胡同大院的一个小房间里,丈夫下班还没回来。她咬咬牙,邀请玲玲来照顾月子。洪榕和她的丈夫都是工人,他们平时都喜欢文学,他们因为相似的兴趣爱好而结合在一起。她丈夫的文章受到了一家杂志的青睐,他被雇佣来工作。从车间工人到杂志编辑,洪榕为她的丈夫感到非常自豪。当她和玲玲说起“刘哥哥”的时候,脸上满是幸福。

为了省钱,洪榕整整一个月吃了一只鸡,她舍不得说“等刘哥回来我们一起吃吧”。玲玲实在看不下去了,把鸡“强”炖了,让她喝汤。

转眼孩子满月了,老公还没回来,生活费也断了。缺钱的洪榕负担不起玲玲的保姆费,心情沉重地去找她的丈夫。深夜归来,看着玲玲和易等人入睡,脱下她的鞋子,给她盖上被子。她烧了她精心珍藏的订婚手帕,躺在桌子上低声啜泣。

玲玲理解洪榕的情况,并介绍她的家乡阿姨为她找到另一个家庭。就在玲玲的家人催着要钱的时候,家里的钱比洪榕高了近一倍,但善良的玲玲不想离开经济困难的洪榕,宁愿在休息日再打一份工赚钱。

知道玲玲家里缺钱,洪榕让玲玲另找一份工作。她把她的毛衣给了玲玲,并感谢她在这段时间里对它的照顾。两个互相心疼的女人相拥而泣。在繁华现代的北京,有许多像洪榕一样难以生存的下层阶级。城市并不是遥不可及,傲慢自大。它有落地的烟火,有悲欢离合,有人生的艰辛。

最让人感动的是,洪榕背着孩子上班后,缺钱的玲玲买了一只鸡,放在炉子上炖着走了。下班后,洪榕看着那锅鸡汤,温暖得她泪流满面。洪榕的温柔隐忍,玲玲的深情深厚,有着那个时代人特有的“傻”,而胡同里邻里之间的互助互爱,也让人看到了冰冷市容下的街头生活中沉淀的“中国式温暖”。

第三,第三任雇主周嘉带给玲玲精神上的升华。

周爷爷是退休老干部,为祖国浴血奋战的一代人。他和周奶奶都有知识分子这些年积累的温柔和内向。我也像晚辈一样爱玲玲。孙女邢星是一个典型的追逐梦想的城市青年。她对爱情和事业都有自己明确的规划和追求,这与小娟这个物质至上的家庭形成鲜明对比。

在周的家里,玲玲感觉像家人一样平等和关心。周奶奶每天教玲玲写毛笔字,对她要求很严格。周爷爷去黄山旅游回来,特意从老家给零陵带了小吃。星艺考之前,她总是托爷爷用人脉帮她打通门路。也许一个电话就能改变孙女的命运,但这个有原则的老人反对一切借壳行为,教Star通过自己的能力赢得未来。

但因为别人离开了关系,明星最终没能如愿。受家庭教育的影响,邢星养成了积极的态度。她很快调整了情绪,同意被居委会录用,成为国营酒店的经理,生意兴隆。明星有着80年代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热情,有理想,有情怀,有努力。

玲玲对周嘉印象深刻,不仅在文化素养上取得了进步,还提高了烹饪技能,开阔了思维和视野。随着哥哥戒赌经营农场盈利,当她在北京的工作不再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供给时,玲玲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

安徽是八九十年代著名的保姆之乡,尤其是武威盛产保姆,这也是和历史原因分不开的。当时有很多像玲玲一样的农村女孩融入了城市,有很多人得到了雇主的照顾,重新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彻底改写了人生。但影片的目的是想表达玲玲的回归,不是消极的城乡二元对立,而是想通过新时代的洗礼,重塑她独立的人格,为农村经济建设做贡献。在理想和努力下,城市和乡村是平等的。

相比影片的叙事脉络,我个人认为更为珍贵的是富有时代特色的影像,它将时间定格,让我们看到了30多年前北京独特的城市和文化风貌。流动的老北京街景,不同阶层居住的建筑特色,带有时代印记的生活气息,故宫,北海,长城,地铁站,公交换乘站,钟楼大院...没有经历过80年代的观众,也能感受到穿越时空的热气和活力。

我个人对80年代的理解来源于文学作品,感觉那是一个美好而理想的年代。方兴未艾,百家争鸣,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转折。近代比较有影响的作家,大多是80年代崛起的,诗歌文学甚至属于大众,而不是现在的清高寡居。例如,在剧中,洪榕的丈夫是一名工人,他因为热爱文学而被一家杂志发现。他感叹,虽然80年代物质并不丰富,但理想却有了热热闹闹的去处和回应。

影片节奏纯净舒缓,镜头平淡无奇。没有眼花缭乱的拍摄手法,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玲玲作为一名保姆,并不以职业性质为耻,而是以自尊自爱的态度对待工作。姑姑帮忙照顾老乡玲玲。玲玲的哥哥创业缺钱,但同为保姆的小妹却慷慨解囊。

像达利和邢星这样有抱负的年轻人有着坚定的精神追求,并约束自己和他人。积极的态度是他们心中有火,眼中有光。胡同大院* * *里的人赏了一盆菊花,洪榕的热心邻居主动帮她带孩子。老干部周爷爷清正廉洁,老艺术家周奶奶谦虚平和。知识被推崇,人情高于利益,精神比物质丰富。难怪这个80年代会被经历了几代人的人集体怀念。

在电影的结尾,有一些刻意的理想化。玲玲哥哥从沉迷赌博到踏实创业的转变,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年从混乱到精神觉醒过程的反映,更是传统农村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演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像玲玲这样的农村人回来了,镇上开了第一家饭店。见过世面的玲玲被邀请回去当厨师。明星陪玲玲坐火车回家。她把目光放在了农村更便宜更绿色的蔬菜和家禽上,准备和玲玲合作供货。

星星和玲玲,两个分别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女孩,代表着年轻的女性群体。他们也受益于时代红利,自立自强,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实现。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女性从经济到精神的完全独立。从这个角度来说,《黄山姑娘》是对时代的真诚讴歌。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对未来的憧憬和想象,现在基本都实现了。Star提到,农村人富起来了,就会去城市旅游,甚至出国。中国最早的出境游是1983,但短短30多年,理想早已实现。上海只有1984安装了专用电话,第一条高速“胡加高速”于1988建成通车...

我们现在轻松拥有的一切都已经太过宏大和惊心动魄,时代经历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突然想起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当我们突然开始怀念逝去的时光,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在失去一些珍贵的东西,比如《黄山姑娘》中一个小保姆带给我的单纯和纯真。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