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记北京 姚广孝墓塔

这五位小学生所说的姚广孝墓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东北部常乐寺村东。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姚广孝墓塔相比较我在七年前游览青龙湖时顺便探访的墓塔得到修缮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更加值得一览了。

姚广孝,朱棣的第一谋士, 历史 上的“靖难之役”就是他主要策划的,大家耳熟能详的郑和是他的徒弟,而郑和下西洋的有力支持者就是姚广孝。

姚广孝,被称为中国 历史 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纵观明朝 历史 ,姚广孝左右了大明朝的 历史 进程,没有他,朱棣就不可能在紫禁城登基,没有他,就没有北京的这座八臂哪吒城,没有他,也就没有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永乐大典》......。

朱棣靖难的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朱棣听言夺取南京,登基称帝,年号永乐。

姚广孝,被称为“黑衣宰相”。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了皇宫金銮殿即今日北京城之布局。

姚广孝,担任《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 晚年,又担起护教(佛教)之责,整理《道余录》。

姚广孝。4岁出家,法号“道衍”。作为和尚,道衍和尚少不得志,年近半百才得以入住燕王府,成为了朱棣的第一谋士。

永乐十六年(1418年)姚广孝病逝于庆寿寺(本人前文《古都北京 庆寿寺双塔》所述庆寿寺又称双塔庆寿寺,位于今长安街电报大楼位置,姚广孝曾经在庆寿寺居住长达20年之久),逝后葬于常乐寺村东顺水岸边的圣岗上,终年八十四岁,明成祖朱棣追封荣国公并亲自为他撰写了神道碑铭。

姚广孝墓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塔坐北朝南,高33米,砖筑八角形九层实心密檐式,距今逾六百多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塔坐落在一级四方形的平台上。最下面是八角形基座,基座上立有两层八角形须弥座。须弥座式塔座束腰浮雕寿字和菊花、莲花和西番莲花的造型图案,其上为三层外顷的莲花瓣。中间塔身,四正面雕仿木隐作隔扇假门,其它四面则雕有仿木棂假窗。正面门楣之上嵌方石一块,其上楷书:“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塔身往上是九层叠涩檐,各角均悬铜铃,风吹作响,声音悠扬。塔刹铁制,装似葫芦,为莲花形刹座的仰莲托着球形刹身,刹杆串起的相轮、圆光、仰月和宝珠,构造清秀匀称。刹由八条铁链锢之于檐角上。姚广孝墓塔整体结构匀称,塔身上的花卉图案别致,且雕刻精细。整个塔身轮廓清秀而挺拔,充分体现出明代塔的建筑风格,碑文由明成祖朱棣亲笔题写。

姚广孝墓塔四周有铁栅栏保护,有一条长长的神道通往墓塔,两侧种植了很多海棠,四周都是绿地和树林,非常的安静,降噪感觉强烈。

细看这只驮碑的赑屃造型与一般的也不太一样,尾巴是弯曲的、四肢也呈向前的跪伏状。

姚广孝生前曾作诗一首《拒马河》:

大河拟长淮,湍急去如泻。

未足限南北,犹能拒戎马。

牛马顾其漘,蛟龙蛰其下。

汹涌拍远天,漫演散平野。

中流渔子多,两岸居人寡。

从来燕赵间,纷纷战争者。

以兹壮其国,固圉曾不舍。

河伯愿扬灵,终古保民舍。

拒马河,我们很多人去过十度游玩,野三坡逛景,都已经欣赏到了魅力波澜似江南的好风光,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古人姚广孝也留下了赞美的诗句,房山,这块美丽的北京风光福地曾经引来姚广孝对房山这片土地的热爱情怀。

开放时间:全天 免费

公交线路:房47路至常乐寺站